【本報訊】政府大力吹捧西九文化區,對文化演藝團體的資助機制卻被批評欠彈性。近年甚具觀眾緣的「劇場組合」藝術總監詹瑞文宣佈,劇場組合將於本月底脫離政府資助架構,另謀發展及過渡為新成立的「PIP文化產業」,希望減少營運上所受掣肘,拓展電影、音樂、飲食及書店等多元化業務。
接受公帑規管太多
詹瑞文昨日表示,PIP文化產業除了秉承劇場組合繼續製作舞台劇,也會開拓另外兩大新業務,包括流行媒體與生活文化。他說流行媒體包括拍攝電影、創作音樂等,今年內會先開拍舞台劇《男人之虎》電影版;生活文化則包括開書店及食肆,並打趣說:「形式係茶餐廳或cafe都未定,或者到時請番啲失業演員做waiter。」
劇場組合是政府資助的10大表演藝術團體之一,以07至08年度為例,資助額是460萬元,是10大旗艦藝團內接受資助額最小的。詹瑞文說,劇場組合過半收入來自票房,政府的資助只佔收入的12%,但因為接受公帑資助,很多事情都要符合對慈善團體的規管,「搵公司最少要三個quotation,唔能夠迅速作決定。」但他強調,不是所有藝術團體都能走「產業化」(即自負盈虧)這條路。根據表演藝術資助委員會資料,其餘九個旗艦藝團例如香港話劇團等,接受的政府資助額,便佔他們收入高達四成至八成。
民政事務局表示,會於下月委託顧問公司檢討現有的資助機制,包括研究可進可出及資助模式,預計明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