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銀行昨公佈,2月份廣義貨幣供應量(M2)按年升17.48%,略低於市場預期的18.2%,但仍高於當局全年調控目標16%。2月份新增貸款2434億元(人民幣.下同),較1月銳減69.71%,按年亦跌41.18%。數據反映宏調措施看似略為見效,但專家普遍認為,內地通脹再創新高,預期人行從緊貨幣政策持續,全年經濟增長難免受壓。 記者:羅嘉銘
亞太股市昨日跟隨美國全面反彈,滬深卻黯然倒跌逾2%。由於經濟前景不明朗,內地股市昨微漲後逆勢倒跌,滬綜指低收4070.12點,跌2.3%。深綜指收報1290.75點,跌2.54%,兩地成交額縮至1271.09億元,金融和地產股領跌,因當局表明會嚴控外資買內地房產。中海集運(2866)A股因有7億股流通亦跌停板。不過,煤炭版塊則因恢復出口持續造好。
二月M2增加17.5%
人行在收市後公佈,2月份內地M2餘額42.1萬億元,按年升17.48%,按月則跌1.46%;狹義貨幣供應量M1為15.02萬億元,按年升19.2%;市場貨幣流通量餘額M0是3.25萬億元,升5.96%;貸款餘額破紀錄達27.22萬億元,升15.73%;存款餘額40.49萬億元,升17.22%。1至2月份淨投放現金2079億元,減少投放1476億元。上月底存款增加1.34萬億元,同比多增8045億元。
內地消費數據未見理想。國家統計局公佈,1至2月份社會消費品銷售總額按年升20.2%,雖略高於預期的20%,但僅與去年12月份升幅相同。1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95.6,低於去年12月的96.9。雷曼兄弟高級中國經濟學家孫明春表示,年初至今通脹屢創新高,期內實際零售金額輕微下跌。他建議人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50點子,令內地3月份新增貸款額回落至2200億元,以紓緩通脹壓力。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則認為,當局已準確把握人民幣的升值幅度,故暫時不宜再推出可能引發經濟更大波動的緊縮措施。
消費數據未見理想
人民幣兌美元昨收報7.1010,微升19點子,外資亦加速來華投資的步伐。今年首兩個月內地引進外資額達181.28億美元,按年升75.19%。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05年滙兌改革以來人民幣已升值逾16%,的確影響中國出口,因出口成本上升的三分之一來自幣值上升;當局仍期望今年外貿出口可平穩增長,而幣值再升難以紓緩通脹問題,要通脹「高開低收」,必須加大宏調力度才可。他預期,短期通脹仍然高企,因原油和鐵礦石價格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