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最環保的操守只限於自備購物袋買菜,買衣服基本上不要膠袋,紙袋比膠袋阻碇也不要。其他日常操作,很難說自己是環保人士,尤其是家有四歲牛王頭,光是算他用過的紙尿片,造成堆填區多少的重壓便叫我這個阿媽慚愧。我不曉得排污費會不會遲早落到每個家長頭上,生兒育女算是最不環保的長期浪費,而政府竟然發放子女免稅額,真是超優惠。對沒有子女沒養寵物父母早就歸西的優閒族而言,相當地不公平,他們沒稅可免,又未到領生果金的年紀,環境算是過得去,自然沒有動力上街抗議,跟社會事務漸漸疏遠。這些人,忽然說要北上獻身,也就由他們吧,不過說可惜香港從此少了這些精英,卻是有點言過其實。精英者,老實講,離不開曾蔭權和曾蔭權階級那批極少數精叻香港仔,其他「圈外人」幾時精英過?別抬高自己了。
湊巧地,見到Lohas這個字,我就聯想到這些吃不了兜着走的精英。全字面是Lifestylesofhealthandsustainability,持續不是進修而是樂活,本來讓人嗅到了大自然的清鮮。可惜市面見到的都是樂活宣傳,離不開吃喝消費(在堆填區附近的新樓盤也叫做Lohas!)所謂樂活,不過是比素食更時髦的terms。城中Lohas永遠不會去屯門醫院,不關心石峽尾邨還有許多獨居老人。
Lo即是High,天真與儍的窮鬼,樂活要等第二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