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喀則返回拉薩要六小時車程。走在連接尼泊爾跟西藏的公路上,結了冰的平原小河,顏色分明的天地河川,草地上的牧民與牛羊,都不及我們看到藏民在結冰的河裏洗衣服令人驚訝。許多人在擔心甚至在抱怨,自從青藏鐵路像把匕首一樣,扎進了西藏的心臟,整個西藏就會變了,淳樸的民風會消失不見了,世界最後一個樂土及古老文化要消失了。然而,這一定是壞事嗎?
記者:柴敏
攝影:陳星
鳴謝:西藏自治區旅遊局、捷旅假期(中國)有限公司
做香月入三千
想探訪西藏民家。
這是我們旅程一開始就嚷着要做的,當地導遊聽到後一點都不為難:「藏民們都很好客,基本上在路上隨便找一家,他們都會歡迎你。」我們一整車旅遊巴的旅客來到普布的家,天空飄揚着五彩經幡旗,大門上還有金犀的獅子把手,牆角有小孩子畫的ABC跟大笨象,看來家底不俗。
普布穿的是時裝,然而瘦削的臉,黝黑的皮膚,滿臉深刻的皺紋還有退不去的高原紅,依然是一臉「藏民」標記。他家有片小小的農田,平時種蜀米、番薯跟菜,小花園裏小犛牛、山羊與山雞四圍走,生活自給自足。兩層的家,地下一層連小花園是老奶奶的工場,她每天用柏樹末跟亁牛糞製作約四百紮藏香,月入約有三千元;然後叔叔又會幫忙鄰近的家庭修理及建房子,月入又是三千元,六千元,已是一般農民家庭平均收入的四倍!看他那花了二十萬元建成的房子裏,天花板及每根樑柱上還畫有精緻的吉祥圖案,大廳後甚至還有個佛堂,彩色的毛毯子、念經的台階、供奉着香油跟強巴佛的佛壇一應俱全,另外還有電視機、DVD機及收音機,入夜後一家人的最大娛樂就是看電視,小女兒的偶像是蔡依林。
最傳統的淳樸不變
一切反而對我們這班思想停在五、六年前的西藏的旅客很新鮮。許多藏民家都已經電器化了,普布家還早改用了攪拌機幫忙做酥油茶。普布想給我們端碗酥油茶作招呼,但太太始終覺得用傳統手法做的酥油能打進更多空氣,更香口潤喉,所以就是普布爸爸用攬拌機把酥油弄好了,太太還是要把它塞回竹筒裏再鑿個十分鐘才放心給我們喝,真是體貼。突然想起普布老爺爺看到我們對他家的一隻碗、一碟麻花般的卡賽、櫃子裏的犛牛肉亁跟麵條,一根藏香甚至天花板上,連他也不懂含意的飾花畫的好奇與欣賞,他那不攏嘴淳樸的笑,想起,最重要的東西,最深厚的傳統依然不變。
太陽能煲水
中國大陸人民總是有創意的。特別是去到這些偏遠地方,物資供應不及城市方便,孩子們也沒有PSP、NDS的日打夜打,要解決生活問題,又沒有現成的選擇,人就變得有創意。雖然近年隨着大水壩發電廠的建成,讓西藏的電力供應得以改善,但供電並不穩定,經常突然斷電。於是每家每戶最重要的,就是那座太陽能發電用的大鑊。白天,總是看到一大堆鐵板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地煲水,還有堆積在門邊用來燒的枯木頭,甚為壯觀。我還見到有人用廢棄的車胎割開,成了個特大水盆,可以養魚。新時代讓市面上有了新風光,然而傳統還是不容遺忘的。
日飲40杯 皮光肉滑
還記得在高山上因為空氣太亁燥,怎麼塗護膚霜,敷面膜都沒用,後來在西藏認識的一位香港朋友,此君男仔之家皮光肉滑唇紅齒白,一點都不受亁燥天氣影響,原來全靠每日兩杯酥油茶。原來我們嗅了嗅已經丟下,以茶磚加入牛羊奶及酥油,再經攪拌而成的酥油茶,普通的藏民一天可喝上40杯,可以提供藏民足夠的能量對付氣候寒冷的高原環境。
高筒狐狸帽最潮
看有關西藏的相集,我最愛看藏民寬鬆鬆的,以犛牛毛織成黑色的氆氌藏袍,男的留着烏黑長辮子,女的更是滿頭辮子,然後珊瑚、蜜蠟、九眼珠等寶貴的寶石都放在頭上,身前一條叫「幫典」的彩色圍裙,刺激的色彩很是吸引。天氣熱的時候,黑藏袍甩掉一隻袖子紮在腰間,迎風而立,叉着腰走,像幻想冒險遊戲裏的主角,好有型!雖然在拉薩,大街上除有Disco,餐吧外,還有許多中原時裝店。但路上還有許多穿着傳統服飾的藏民周圍走。因為天氣亁燥,寒氣又重,即使是現代,藏民仍很少洗頭。許多少數民族都可以由髮型看出女孩子們出嫁了沒有,在西藏,未婚女子會紮上一條長辮子,已婚的就紮成兩條,而且髮繩一定要長於辮子。而滿頭辮子的大抵都是牧民。男人則簡單多了,黑髮繩纏着黑辮子,春天,許多人愛戴圓頂高筒狐皮高帽子,這些帽子一般都是牧民自己製作的,在這裏可是高貴的象徵呢。
出門提一提
簽證:須持有效回鄉證/回鄉卡。查詢:28533888(中國旅行社)
旅行團:十天世紀天路之旅,旅程到西藏林芝、巴松錯、尼洋河、天湖納木錯等地,團費成人$14,998起。查詢:29047211(捷旅假期)
貨幣:1港元約兌0.912元人民幣。(文中價錢已折算為港幣)
電壓:220V,兩腳平插
查詢: http://www.visittibet.cn/(西藏拉薩旅遊網)
下周拉薩天陰間中有雨,-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