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東歐共產國家解體後,這些國家在極權治下的社會壓抑,也逐漸在銀幕上呈現出來了。前年上映的《竊聽者》相當震撼,還獲得○七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現正上映的《4月3周2日──墮胎日記》則是另一部東歐傑作。這部羅馬尼亞電影,故事背景是羅共解體前的一九八七年,整部電影沒有出現過一個軍警特務,故事講的是一個大學女生意外懷孕,在她的同室女友幫助下尋求非法墮胎的經過。這種事情在全球許多國家每一天都有發生,但在極權社會卻讓人感到沉重恐怖。墮胎要租酒店、找墮胎醫生去酒店進行,整個過程,包括租房,與墮胎醫生討價還價,旅客進房間在櫃枱放下身份證,墮胎的違法風險(被抓到要判刑五至十年等等),都極為壓抑。電影像紀錄片似的記下兩個女角在兩日內的交涉墮胎經過。平鋪直叙卻有着繃緊的氣氛,社會的低氣壓,一片人人不快樂的灰色景象。
電影並非悲劇,兩個女角在不幸中也還算有驚無險,有辱而無傷。但觀眾邊看會邊想:這是怎麼樣的鬼社會?是什麼制度把人與人的關係搞得那麼緊張與不堪?
「4月3周」是指懷孕四個月零三周,這時候墮胎被抓到就是謀殺罪。「2日」是那兩天發生的事情。
另一部同時上映講少女懷孕的電影,就是《Juno少女孕記》。這是美國背景的喜劇。意外懷孕的少女只十六歲,想墮胎最後卻決定生下來。Juno挺着大肚子,照樣上學(剛讀高中)。社會雖有異樣眼光,但人人光明、自在,社會氣氛開朗活潑。同樣是未婚懷孕電影,兩個社會呈強烈對比。
中國社會有更多墮胎悲劇,不過沒有人敢拍這樣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