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立醫院接連發生醫療事故,令人擔心是否與醫生工作量太大有關。不少醫生團體昨日批評,醫生工作量已接近爆煲邊緣,醫院管理局沒增加人手,減少醫生工時的措施是自欺欺人。該局表示,下年度會動用7,700萬元,聘請300餘人,支援減輕醫生工作。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醫管局提出的醫生工時改革報告。前線醫生聯盟秘書覃天笙表示,近期流感爆發,病房已加開逾100%病床,局方仍指醫生有空間提高工作效率,以減少工時,是自欺欺人。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何鴻光表示,醫生工作已接近爆煲邊緣,「資源增值應用於仍然臃腫的管理層及總部」。
有病人亁等16小時
聯合醫院醫生會鄭仲傑醫生表示,局方以減少候召次數等方法減工時,但沒增加人手。上周曾有病人手腕受傷,需檢查神經線及血管,該病人等候16小時,直至凌晨也未能檢查,而當值醫生已經連續工作24小時了。
仁濟醫生醫生會會長譚劍明表示,局方指醫生連續當值24小時,可連續4小時休息,但病人太多,醫生沒可能休息,方案只是紙上談兵。
立法會議員余若薇表示,扣除醫科畢業生及牙醫外,過去數年每年醫管局只額外聘請40多名醫生,每間醫院只有一名新醫生,人手嚴重不足。議員鄭家富表示,現時「醫管局有病,但係自己搵唔到病因」。
向立會提中期報告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表示,下年度會動用7,700萬元,額外聘請300多名員工,推行醫生工時改善措施,當中38名醫生、56名護士、22名專職醫療人員、232名抽血員及其他支援人員,今年8月會檢討措施成效。
議員動議要求醫管局必須以落實每周工時44小時為目標,要改善醫療失衡、醫生晉升機會及流失,並於今個立法年度休會前,提交中期報告。
你的意見?
醫管局如能落實醫生每周44工時,是否就能減少醫療事故?
請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