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散戶多 市場較不理性<br>國策透視:中央適當時候合法救市

內地散戶多 市場較不理性
國策透視:中央適當時候合法救市

去年在天堂漫遊的投資者已被打落凡間,隨着美國次按危機和內地宏調及雪災對股市進一步打擊,投資者猶如身處地獄,此後便一直期待中央有救市行動。惟中央近期批出新基金登場,放慢加息步伐,市場只視為雪中送炭,對大市刺激短暫,中國證監會官員日前表示有必要在適當時候合法救市。 記者:杜思敏

自上月初以來,中央不斷開閘,多隻股票型基金陸續發行,9家基金公司更意外獲得專戶理財試點的資格,均被市場解讀為監管部門有明顯救市意圖。

救市好消息短暫

不過,巨額再融資陰霾和「大小非」解禁的憂慮,令這個好消息成效短暫,對股市並未帶來重大支持;今年至今,內地股市已錄得逾兩成跌幅,市場更估計,滬綜指有機會跌穿4000點水平。滬綜指昨收報4146點,跌3.6%。部份投資者則認為,政策不明朗令股市波動,相信簡單的救市措施也不能挽救股市現存的問題。
中證監市場監管部副主任歐陽澤華日前出席兩會時表示,內地股市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存在不理性因素,亦是大市波動的原因,惟由於內地上市公司業績較預期佳,對股市可帶來支撐作用。今年他仍看好資本市場表現,但認為政府有必要在適當時採取合規合法手段救市。
他指出,中國投資者與外國不同,市場有60%是個人投資者,較為不理性,故需要堅持中國特色的發展策略,採取合規合法的手段維持市場穩定,這可合乎情理又合乎監管規則。

重點優化市場結構

分析師稱,市場正期待更多利好消息,包括調整印花稅,而中證監的立場將有助提振投資者信心。
身兼全國人大代表的歐陽澤華亦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五處提到金融,又提到資本市場,更針對優化市場結構為重點,這是歷屆工作報告罕有,因此令這個主題不斷成為市場焦點。
優化市場方面,有三條主要路線,包括推出創業板、發展債券市場和穩定發展期貨市場(見表)。至於股指期貨推出時間,他指出,股指期貨是一個巨大系統工程,較某些商品期貨要考慮更多,但他否認推出股指期貨時機要視乎市場指數。

優化市場三大途徑

1.發展創業板——從股票市場層次來看,健全的主板、創業板及場外交易市場為多層市場體系的基本架構。
2.發展債券市場——在產品市場體系來看,股票、債券及衍生工具為完善的多層市場體系。
3.發展期貨市場——在豐富商品期貨種類同時增加金融期貨,並在股指期貨推出時,建立期貨市場及股票現貨市場的跨市場監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