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20、30、40歲年齡層的3位有線奧運主持人肥Sam、基仔及德能,將於8月主持京奧,並將由傳統的電視跳入網絡世界,與你隨時隨地緊貼奧運一舉一動。對香港觀眾來說是新嘗試,對3位主持人而言卻是新挑戰。記者:徐嘉華 攝影:凌樹輝 部份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李德能
(40多歲、曾參與84洛杉磯、88漢城、92巴塞隆拿、96亞特蘭大奧運會)
最難忘奧運(作為奧運主持):92年巴塞隆拿奧運,身兼電台及電視奧運主持,其間每天只睡兩小時
「奧運好獨特,能團結選手和國家,像女網球手嘉芙88年及卡佩雅蒂92年拿奧運冠軍時,她們比拿大滿貫錦標更開心,那就是奧運的魅力。」「德能」闊別奧運主持行列12年後,今次在網上示人,他說:「上網就可以看,相信會有更多人接觸到奧運;由於人們上網睇奧運,可能只是短時間瀏覽,要如何吸引他們多瀏覽,就視乎我們表達的手法有多吸引了,這亦是個挑戰。」
「基仔」劉健基
(30多歲、曾參與96亞特蘭大、00年悉尼奧運會)
最難忘奧運(作為現場直擊記者):96年亞特蘭大奧運,鄧亞萍奪金後,假扮運動員闖入藥檢室,與鄧做第1個賽後訪問
「以往做直擊是一個人在賽場拼搏,最緊要執生,但涉及的項目可能好有限;今次做主持,牽涉的項目更多;而且我們分好多條頻道,有中國的、有香港的、有大眾焦點如百米飛人、飛魚決賽等,所以事前要好好裝備自己。我亦好期待與觀眾在網上互動,大家抒發對奧運的見解。」
「肥Sam」龍華琛
(20多歲、曾參與06多哈亞運會)
最難忘奧運(作為觀眾):92年巴塞隆拿開幕禮射箭那一幕
「04雅典奧運年,我一整年都在泰國做電影,奧運期間也是身在泰國,他們好少播中國隊的比賽,最多是泰國盛行的拳擊賽及足球比賽;就因為這樣,今年希望可以補番數,點都要睇劉翔的110米欄賽事。」
06年底曾代表有線到多哈採訪奧運的他,最期待今屆奧運有機會與香港運動員做越洋訪問,他說:「多哈那一次亞運經驗,讓我學識訪問的技巧,相信有助我今屆奧運時在香港做越洋訪問。」
其他有線人最想睇…
林定勤(奧運記者):
「一定是女排,一來我打開排球,二來當想像中國女排在主場打入4強或決賽時,現場觀眾叫喊的震撼一定好有威力。」
黃詠妮(奧運記者):
「4年前劉翔在雅典奪金後,背着國旗跳上頒獎台那一刻好感人,好想有機會現場採訪他,跟他講聲--我是支持你的。」
知多啲
「去到邊睇到邊」正是有線「奧運新媒體」的特色,奧運期間,只要你上網一click,即可隨時隨地免費欣賞京奧各項賽事;08京奧是國際奧委會首次開放予互聯網及流動平台參與播映,有線提供全港寬頻用戶至少4條頻道,包括中國/香港、國際及精華等,24小時不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