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透視:設能源業新決策機構<br>管理油煤核電 水電礦產容後

國策透視:設能源業新決策機構
管理油煤核電 水電礦產容後

國務院昨日公佈新的機構改革方案,由於中共中央上月議決進行改革時,將最終達標時間定在2020年,故看上去,改革方案似乎更像是一個新的開始,實施一段時間後必將再進行重組。為何這樣說呢?單看能源監管機構的改革,已可發覺幾個重要部份,即水、電及其他礦產資源尚未納入其中。 記者:龍婉嫻

目前中國已成為第二大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國,加上2月出現的雪災煤荒電荒,能源部曾是呼聲最高要率先籌組的大部門,但早前內地已有報道指,能源部將會難產。

實施能源業規劃

果然,這一輪改革,國務院只在發改委之上,成立了一個國家能源委員會,取代現時國家能源領導小組,成為能源行業的最高議事決策機構,除了在多領域多部門間進行統籌協調,主要功能是擬定能源發展戰略,對能源行業的發展、安全等重大問題,進行討論和決定,屬於決策機構。
在發改委之下,再成立一個能源局,負責接管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工作,以及國防科工委的核電管理職能,再與現時發改委對能源行業管理職責進行整合,主要負責擬訂並組織實施能源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準,發展新能源,促進能源節約等,屬於執行機構。
今次能源局只包攬了油、煤及核電三大塊,電力及其他礦藏資源的管理權仍在電監及國土資源部手上,相信國務院未選擇一步到位,一方面是要減少阻力協調各方利益,另方面也不想一次過動太大手術,寧可一步一步來,先透過國家能源委員會與電監、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財政部、稅務總局,以至新成立的環境保護部和交通運輸部進行統籌協調,視乎成效再決定下一輪的機構改革。

避免職能交叉

由於今次機構改革最重要的目的是避免職能交叉,無事多頭管理,有事互相推委責任,希望能提高政府監管與服務效率,推動中國經濟更順利地發展,將政府職能由促生產變成重服務,而非旨在裁削人員,相信各「被改革」部委及旗下官員會較願意作出配合,不竟不進則退,潛力可與中國匹敵的新興國家印度及俄羅斯已在後面步步進逼,不但企業要不斷創新改變提高國際競爭力,政府亦應該與時並進,作為企業的助力而非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