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骼之道:下背痛多源自機械性勞損

健骼之道:下背痛多源自機械性勞損

腰背痛是常見的都市病,不同位置的痛楚,顯示不同的問題,倘若疼痛的位置在背部肋骨底部至盆骨之間,發病時間又在六星期以內,則有機會是患上突發性下背痛(AcuteLowBackPain)。
大部份人都誤以為突發性下背痛是由嚴重疾病所引起,但其實只有約1%的個案是由腫瘤、強直性脊髓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嚴重疾病所引致,另有2%的個案是屬於由肝臟、腎臟、胰臟、前列腺等內臟問題、婦科病、大動脈血管瘤及帶狀疱疹(俗稱生蛇)等非骨科病所致。
事實上,超過九成多的個案也是屬於機械性下背痛(MechanicalLowBackPain),即由肌肉勞損、撞傷、扭傷、骨骼退化、脊柱狹窄症、脊柱移位、骨質疏鬆等問題,以及其他成因不明的疾病所致。

物理治療可改善

由於導致突發性下背痛的成因有許多,因此醫生首先要找出真正的病因,才可以設計有效的治療方案,對症下藥,加上病徵與另一種常見的骨科病──坐骨神經痛相類似,準確的診斷實在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臨床上,八至九成的患者只需透過多休息、藥物及物理治療等保守療法,一般六至八個星期便能獲得良好的療效;如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療後,療效仍未如理想,下背痛的症狀仍然持續,便需根據其病因及症狀,選擇合適的進一步檢驗及治療。
倘若病因是由於椎間盤突出而引起較嚴重的坐骨神經痛問題,病人可考慮手術治療,包括傳統開刀或微創手術,或以後進路(PosteriorApproach)的途徑切除突出的椎間盤;由於兩者的療效相若,患者可與醫生商討合適的手術方案,有需要時更可配合前進路手術脊柱融合術,固定突出的椎間盤,藉此提高療效。
撰文: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
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