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明日公佈影響深遠的醫療改革諮詢文件,消息指,政府早前曾與不同階層團體會面,了解他們對融資的意見,結果發現,低收入中產人士對強制醫療供款抗拒較大,擔心會進一步削弱他們可動用的收入。政府考慮利用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中宣佈預留的500億元,在啓用供款戶口時,向較低收入人士作較大比例的注資,但同時要考慮此舉對其他市民是否造成不公平。
或以稅務優惠回饋市民
消息人士指,政府初步與不同階層團體會面,了解他們對文件中六個融資方案的意見,發現市民不太接受加稅及增加公營醫療費用。強制性供款方面,高收入人士抗拒較低,因他們較多「閒錢」;低下階層獲政府承諾照顧,不需供款,反應不大;低收入中產,例如月入1萬至2萬元一族抗拒較大,他們認為本身收入已不多,以每月供款300至500元為例,數目看似不大,但若加上要供強積金等開支,會加重整體負擔。
消息指,政府曾考慮如何運用財政司司長預留的500億元基金,相信市民最希望注資入供款戶口;為爭取低收入中產對醫療融資的接受度,政府考慮對他們的注資額較大比例,但亦要考慮是否對其他市民不公平。
政府也考慮將基金注入公營醫療開支,或以稅務優惠方式回饋市民,暫時沒有任何傾向,但政府認為,強制性融資方案,較易透過基金方式回饋市民。
消息指,政府認為醫療融資可減輕公營醫療負擔,令更多市民轉投私營市場,增加私營市場客源,從而改善質素,增加收費透明度,將私營市場規範化,如將收費及服務標準化等。
私人醫療保險或可過渡
消息指,政府考慮到現時不少市民有購買醫療保險,而保險業界指,將來若實行強制性保險,有辦法將市民自己買的保險,順利過渡至強制保險。
理工大學管理學系教授阮博文表示,500億元基金不應直接注入供款戶口,因作用不大,應直接補貼市民使用具成本效益的醫療服務,才能有效利誘市民轉用私營服務。
你的意見?
是否贊成政府醫療融資計劃向特定人士增加注資?
請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