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港區人大政協都該支持汪阿姐 - 盧峯

蘋論:港區人大政協都該支持汪阿姐 - 盧峯

「阿姐」汪明荃女士果然「講得出,做得到」。她昨天表示已正式向政協會議大會提案,要求為沒有回鄉證的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重發回鄉證,讓他們可以自由及正常的到內地探親、訪問及交流。我們希望其他港區人大及政協能支持汪阿姐的提案,更希望北京政府能積極回應有關提案,早日解開中港溝通的一個死結。
汪明荃女士雖然早在八十年代後期已出任港區人大代表,後來再轉任港區政協委員;但她主要的工作、主要的注意力仍然是演藝事業及文化發展,對政治情勢的發展不算太留意,至少比那些長期在政壇打滾的政黨領袖、核心人物少得多。只可惜,其他資深的政協委員、政黨領袖對部份不同政見人士未能自由回內地的問題卻一直不聞不問,不肯盡一點力,不願說一句話,以致問題長期不能解決。現在,汪明荃女士打破了禁忌,公開提出了這個早該處理、早該解決的問題,其他港區政協委員還好意思迴避問題、還好意思對這個不合理的情況視而不見嗎?
而且,擔任港區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正正是要向內地政府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正正是要做中港兩地的重要溝通橋樑。汪明荃女士的提案不但有助改善中央政府跟香港不同政見人士的關係,不但有助社會融和,更可以令內地與香港的溝通更全面、更多元化。正在北京開會的港區人大政協有甚麼理由不支持汪阿姐的提案呢?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也應當對汪阿姐的提案作出積極回應,不該再繼續把部份港人拒諸門外。剝奪部份不同政見人士回鄉權利的做法是冷戰思維的產物,是鎮壓天安門民主運動的餘波。那個時候,北京政府擔心所謂和平演變,擔心香港不同政見人士會把「自由化」思想帶進內地,故此千方百計防止他們到內地,包括沒收他們的回鄉證。但是,經過三十年的開放改革,中國在經濟及社會方面早已和平演變,甚至政治上也不得不接受民主、人權等基本價值。可以說,「自由化」思潮已傳遍內地,有不少更已成為社會的共識及規範;而整個中國則在講求與國際社會、國際共識規範接軌。當中國已走向世界,當大部份中國人已能接觸世界不同觀點及事物時,中國政府還有甚麼需要擔心區區幾位泛民主派議員會散佈甚麼有害思想,會搞出甚麼亂子呢?難道北京政府認為少數不同政見人士的威力比無遠弗屆的互聯網還要厲害?
更重要的是,北京政府及特區政府都一再強調要建構和諧社會,要保持社會穩定。但要社會和諧,要社會穩定,最有效的做法不是撲殺不同意見、不同聲音;而是盡量跟他們溝通,聽取他們的想法,吸納他們的意見。只有當社會上絕大部份人都被接納,都被尊重,都能參與時,社會的爭議才能有效解決,社會內部的矛盾衝突才不會因各走極端而不斷升級。泛民主派議員得到大量市民支持,是重要的民意代表。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