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萬資產+月供1.5萬基金<br>五年後博811萬

300萬資產+月供1.5萬基金
五年後博811萬

從事IT業的鄧先生辛勤工作幾十年,積極儲蓄及投資,目的希望最快5年後將現有工作轉為兼職,並擁有800萬元享受生活。理財專家表示,只要鄧先生願意承受高風險投資策略,靈活運用現有資產,夢想不難實現。 記者:余美玉 攝影:梁鑑章

現年41歲的鄧先生,除會儲蓄累積財富外,亦有投資基金,現時手頭現金加上各項投資資產總值約300萬元。
他希望5年後將工作轉為兼職,以求有更多時間享受生活,不過又怕轉職後難以維持生活質素,故計劃將每月儲於銀行的6000元撥作投資,為求5年後將財富滾存至800萬元。
鄧先生表示:「近幾年才開始涉足基金,覺得投資回報幾好,其中6年前開始月供的宏利中華威力基金,計落每年平均回報達四成。」食髓知味,鄧先生陸續買入不同基金,除了在銀行月供基金外,亦「幫襯」保險公司的投資計劃,現時每月基金供款9000元。
鄧先生解釋:「工作忙碌,沒有時間留意基金表現,湊巧有朋友在保險公司工作,就買了他推介的投資計劃,貪有人『昅實』嘛。」不過後來朋友轉職,接手的投資顧問很少和鄧先生接觸,所以他現時對計劃內的基金表現「矇查查」,亦沒有時間因應市況調配基金組合。

個案

個案:鄧先生
年齡:41歲
職業:資訊科技
家庭狀況:已婚
資產:93.1萬元基金、10萬元人民幣及40萬元現金、157萬元公積金
症狀:基金欠缺管理,市場過份集中,增加風險,另亦未能善用手頭現金
目標:增加現有投資金額,希望5年後擁有800萬元資產

分析
冒高風險爭25%回報

康宏資產管理研究部策略師任文傑表示,現時鄧先生手持的基金良莠不齊,當中更有不少表現欠佳,甚至跑輸大市,而且中國及香港市場佔基金總值的八成,投資風險過高。另外,他亦沒有有效運用儲在銀行的40萬港元及10萬元人民幣現金,錯失投資良機。
由於鄧生希望利用5年時間將已有資產滾存至800萬元,他必須承受較高投資風險。他現時現金及基金資產,總值約144萬元,未來5年每月能動用的投資為1.5萬元(合共90萬元),以每年20至25%投資回報為目標,5年後料能賺取517萬元;再加上現有157萬元公積金,及每月僱員及僱主1.2萬元供款,以每年6%保證回報計算,5年後能累積約294萬元,兩筆投資回報合共約811萬元,剛好達到鄧先生的回報目標(表1)。

基金策略
已滾存資產穩中求勝

鄧先生現時透過銀行及保險公司,分別月供9隻基金,合共供款9000元,銀行的月供基金包括宏利中華威力基金、JF亞洲內需主題基金及JF南韓基金,而保險公司月供基金則包括JF印度基金、景順科技基金、霸菱香港中國基金、美林世界黃金基金、安本環球中國機會基金、及ManAHLDiversifiedFutures。任文傑指鄧先生持有的基金良莠不齊,建議將表現及前景不佳的基金踢走。

新供款採進取策略

現時鄧先生透過保險公司投資基金的每月供款為3000元,已滾存的金額共44.8萬元,由於鄧先生追求高回報,故建議將計劃一分為二,將已滾存的44.8萬元重整投資,以穩中求勝為主,投資霸菱香港中國基金、ManAHLDiversifiedFutures、美林世界黃金基金、JF印度基金及JF東協基金合共5隻基金;而每月的3000元供款,則以平均成本法,轉投部份風險及回報更高的組合,分別包括美林新能源基金及荷銀巴西股票基金、霸菱香港中國基金、美林世界黃金基金及JF印度基金。

加碼投資增回報

至於銀行的月供基金則為6000元,現時分別3000元投資宏利中華威力基金,另1500元各投資JF南韓基金及JF亞洲內需主題基金,已累積金額為48.3萬元,建議只將JF南韓基金換入東協基金。由於鄧先生要求5年後要有800萬元,故需每月額外投資6000元,可加碼投資保險計劃或直接向銀行或基金公司,月供投資保險計劃內的5隻基金,每隻基金月供1200元(表2)。

(圖1)
中國未來會投資大量資金在鐵路網絡。 資料圖片

(圖2)
科技基金過去10年表現並不理想。 資料圖片

(圖3)
各國越來越重視環保,相信再生能源行業前景吸引。 資料圖片

現金
用債券基金降風險

現時鄧先生手頭約有40萬元現金,另有10萬元人民幣,由於鄧先生的基金偏向高風險,建議將部份現金投資於不同產品,以平衡組合。

保留人民幣定存

第一,繼續維持10萬元人民幣定存,現時銀行1個月人民幣定期存款息率介乎0.58至0.83厘(表3),利息雖然不高,但市場預期人民幣年內升值5至10%,使回報率增加至近11厘。
其次,將40萬元現金中的10萬元留作應急錢,餘下30萬元則分別投放兩隻基金,當中12萬元購買摩根富林明超凡環球新興市場基金,該基金涉足巴西、中國、香港及阿聯酋等市場,07年回報高達四成,而且基金風險管理不錯,會透過衍生工具對冲風險,預期回報為10至15%;另18萬元則投資較穩健的鄧普頓環球債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