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美麗水世界變殺戮戰場<br>無牌「獵人」魚槍打魚成風

專題報道:美麗水世界變殺戮戰場
無牌「獵人」魚槍打魚成風

清澈的海水、奇幻的珊瑚,絢爛海底原是潛水人士樂園,不過一批潛水界害群之馬卻將海底世界變成殺戮戰場,他們濫用魚槍捕殺海魚,更將血腥捕獵片段上載互聯網,甚至圖文並茂在網誌炫耀,潛水人士指部份獵人更是無牌捕獵,危害其他潛水人士安危。 記者:陸羽平、關英傑

近日潛水界就使用魚槍獵魚問題展開辯論,YouTube出現的一段有關潛水員手持魚槍在西貢海域打魚的血腥片段,令爭論更白熱化。記者前往多間潛水器材店查問購買魚槍事宜,當時已表明未考獲潛水牌及完成海底捕獵課程,但職員一味落力推介買魚槍,更揚言「只要參加潛水團、就免費提供魚槍畀團員落海打魚!」卻對申領牌照手續避而不談。

西貢區海底狩獵十分普遍,獵手攜魚槍下水,大魚命難逃。 互聯網

現時魚槍牌照由警方負責審批。

「隨時射中潛水客」

國際(精英)潛水訓練中心總監張衛斥責不良潛水店「見錢開眼」,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則指,本港打魚黑點以西貢橋咀島、果洲一帶為主,「最危險係潛水同打魚人士都喺同一水域活動,無牌獵人攞住支魚槍亂射,隨時射中潛水客。」
海底捕獵難以禁止,有潛水發燒友一針見血「喺地面就話有差人行咇巡邏,海面都話有水警輪巡吓,咁海底囉,搵邊個去管呢,唔通搵消防潛水員呀,如同冇王管,打定唔打、打幾多,全靠潛水人士自律。」
激發辯論的兩段獵魚血腥片段,均以獵手第一身拍攝,片中鏡頭對準鋒利魚槍箭頭,由魚槍引領觀眾一氣呵成直擊獵魚過程,只見箭頭在珊瑚礁緩緩前進,稍後一條大魚進入視線範圍。

恐破壞生態平衡

魚槍瞄準後激射而出,一陣晃動過後,鏡頭隱約可見魚槍已貫穿魚身,陣陣鮮血濺出,其間潛水同伴現身收回繩索及大魚。同時在多個潛水發燒友的網誌,亦發現他們興致勃勃,巨細無遺描述出海獵魚經過,更將大魚、小魚的魚穫圖片上載,部份魚穫更只是4吋長的「魚毛」。
看過獵魚片段的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指,從水質及珊瑚分佈相信是西貢水域,他指魚類中以半米以上石斑及鸚鵡魚最受獵人「歡迎」,這類步入成熟期魚類繁殖力強,若遭捕殺會破壞生態平衡。
他舉例,部份石斑於年幼時是雌性,成年會轉為雄性,若潛水人士「大小通殺」可能令個別魚種絕後,建議漁護署一刀切立法禁止潛水人士在本港水域打魚。
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杜偉倫曾在去年夏天於牛尾洲一帶見過潛水人士帶同魚槍打魚,「魚穫起碼十幾廿條,石斑、紅鮪、蝴蝶魚都有。」當時感到「心噏」又無奈,促請政府仿效澳洲大堡礁立法禁止使用魚槍打魚。

獵手在網上展示獵魚經過,首先在水底下發現大魚出沒,魚槍瞄準。 YouTube晝面

一擊即中大魚魚鰓,鮮血濺出。 YouTube晝面

另一名獵手在網上炫耀自己一槍射中兩魚,槍法奇準。 互聯網

果洲群島一帶海底是本港非法獵魚黑點。 資料圖片

特稿:海底非法狩獵冇王管

就使用魚槍獵魚問題,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指,現時《漁業保護條例》對非法海底狩獵並無監管,警方則只監管簽發魚槍牌,未有監管海底狩獵行為,至於《海岸公園條例》亦只禁止市民在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捕魚,換言之潛水人士在本港海域打魚形同冇王管。
根據警方資料,警務處至今已發出663個魚槍牌照,現行法例下任何以動力驅動的魚叉或魚槍都在監管之列,其實警方對批核魚槍牌照十分嚴格,市民申領魚槍牌需先取得潛水牌,再修畢海底狩獵課程,由導師推薦向警察槍械牌照科申領魚槍牌,但警方批核嚴格,申請者要沒有犯罪紀錄,家中亦需設有特定槍櫃,警方有需要會突擊抽查,不過最重要是警方只管發槍牌、不管人。
至於《漁業保護條例》只禁止使用炸藥、有毒物質、電力等方法捕魚,國際專業潛水教練協會香港總監張衛指當局應效法美國及澳紐等國,劃出禁止獵魚區及訂出可獵殺魚類的大小及重量作參考。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