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 成本上漲<br>醫療融資 2013年醫療開支逾千億

人口老化 成本上漲
醫療融資 2013年醫療開支逾千億

【記者呂焯均報道】隨着人口老化近頂峯及醫療成本上漲,政府預測2013年即5年後本港醫療開支將出現嚴重危機,全港醫療總開支將破千億元大關,其中政府公共醫療開支佔700億元,比04年增加近5成,到2033年全港開支更達3,152億元,政府佔1,866億元,比04年增加近4倍。若無改善方法,屆時公立醫院只能維持重症和急症服務。

供養老人比率增

政府將於周四發表醫療融資諮詢文件,公佈未來25年醫療開支增長研究結果,研究包括委託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梁卓偉教授進行本港未來醫療開支推算。研究結果指出,戰後移民潮和之後的高生育率,令本港人口老化較先進國家遲十年,但本港老年人口頂峯正陸續呈現,以每千名15至64歲有工作能力人口,供養65歲及以上人口的供養比率計,1991年至今的供養比率,只由124人增至現時的167人,但預測2015年將達199人,到2025年會突破300人,2033更達412人,屆時老年人口達217.3萬人,比07年增長1.5倍。
市民依賴公共醫療的比率又不斷大幅上升,由90年公共與私人醫療開支比例4:6,到05年為5.5:4.5。去年全港醫療開支約700億元,政府的公共醫療佔400億元。預測到2033年,全港醫療開支會激增至3,152億元,政府佔6成,達1,866億元。

最遲2013年融資

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已承諾,未來5年把公共醫療開支,由佔政府總開支15%,增至17%,達700億元,使公共醫療開支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由04年的2.9%增至3.3%。
不過,到了2013年公共醫療開支已不足應付。因此,醫療融資諮詢文件指出,最遲要在2013年引入新措施,並提出六個醫療融資方案給公眾選擇。

建議推醫療券 資助健康評估

【本報訊】諮詢文件又提出公共醫療服務由治療主導改為預防主導,政府建議推出醫療券,資助市民即使無病痛也由家庭醫生每年評估個人健康情況,以及由家庭醫生按市民個人需要提供度身訂做的健康護理方案。
文件建議推行家庭醫學,設立家庭醫生名冊制度,市民向家庭醫生求診時,家庭醫生會全盤跟進病人的個人和家庭病歷史,從而作出更準確的診斷及治療。政府又推出醫療券,市民即使無病無痛,都資助他們定期到家庭醫生評估健康狀況,然後再根據需要做身體檢查,從預防入手,便可減少患病求醫和入院需要。政府現階段並無訂定醫療券的資助額,但有可能達檢查費用的一半。政府現正推行老人醫療券,由夏季開始每名老人可獲每年5張50元醫療券,這是全民醫療券的先導試驗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