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恕指數」 - 李純恩

「饒恕指數」 - 李純恩

香港人今年的「仇恨指數」比去年下降了一分,但「饒恕指數」則只降了零點一分。
這就有點像一個人,不打算找仇人算賬了,但這賬卻沒有忘記,還記着,還記仇。
對於這一點,一眾在香港出過錯犯過事的名人,大概體會最深。
每當有一個名人犯了錯出了事的新聞見報之時,在主要新聞旁邊,一定還會刊出一方表格,表格上列出同類「名人往跡」。今天有人貪污了,小表格就提醒大家,以往貪污的,還有誰誰誰。今天有人搞婚外情了,小表格就提醒大家,以往搞婚外情的還有誰誰誰。諸如此類。
於是,法律上留不留案底,在報館裏卻留下了洗不掉的案底,一到有「新人入伙」,就要被抓出來一起陪鬥。於是,在傳媒的檔案室裏,無形中產生了許多「名人團伙」、「貪污團伙」、「醉酒駕駛團伙」、「通姦團伙」等等。
全世界的「團伙」都希望招到新血加入,唯獨這些香港名人團伙例外,因為只要有「新血」入伙,他們就要被揪出來陪鬥一次。
這大概也是香港的「饒恕指數」久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於是,一夜夫妻何止百夜恩,離了婚二十年,自己都釋然了,但「香港人民忘不了」。
「香港人民」要記的事情特別多,不忘這個,難忘那個,日積月累,不依不饒,難怪本地的「饒恕指數」高居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