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病人中,有大學教授,他們說現今不少大學生視遲到為正常。其中一位教授說:「例如九時正的講座,九時正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學生坐好,九時十分至十五分是學生進場的高峰期,九時二十分約九成入座,之後有人喝着罐裝飲料入來,也有人邊講電話邊找座位。」
此現象不是個別事件,我詢問過四所大學的教授,他們都承認有類似情況。我不禁在心裏問:「為甚麼會變成這樣?」
守時,根本談不上是美德,而是很基本的生活態度。上課遲到,既騷擾同學,更不尊重講者,是嚴重失禮。
撇開失禮不失禮的問題,退一萬步,單從實際利益去考慮吧;一個教授多年研究的心血,轉化成兩、三小時的講座,少聽半分鐘也是莫大的損失。香港人最講「成本效益」,大學生怎麼連這個簡單道理也不懂?
大學生上課遲到的比率較小學生更厲害,這說明了甚麼?我們的教育制度,出了甚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