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道:「要搞好創意工業。」
究竟甚麼行業才算創意工業,又,甚麼行業不需要創意?在街頭賣小食的,把茄子、豆腐、魚肉三樣本無相干的東西起了一個叫得響的名堂,曰煎釀三寶,靠的就是創意,即使是金融界,曾淵滄自創曾氏通道,也是學識經驗加創意,如何表現自己得上司歡心,要創意,如何在堆起來高得擋住了視線的求職信海中突圍而出,在寫上人人差不多的履歷,愛聽音樂閱讀千篇一律中得到注意,獲面見機會,就很講創意。
創意加上工業,打死我也不信是要搞電影與音樂這名副其實的創意工業,宋朝重文輕武,特區重國際化輕文化,想到為經濟轉型,在金融服務之外重開出口這條支柱,這樣一定想起科技上的創意,產品上的創意,例如,不會發出聲響的榨汁機之類,當然,我私人最渴望的就是由港人發明一種不會發出噪音的電鑽,我不明白的是連火星都上去了,為甚麼真正實惠利民的無聲切割混凝土技術還沒有想出來。
政府如何向創意工業傾斜,固然很考工夫,慣了謹小微慎做事講程序買民意怕的流着官僚血的,最好不要插手經營,只要建立一個有利環境就功德圓滿。
如果地靈就人傑是迷信,那就學中央講科學觀,創意人才需要多年施肥的土壤,肥料包括教育制度,全民識見,國際視野,染個紅頭髮就惹來家長學校明光社大驚小怪,還談甚麼創意?每經過董治時蓋下來的科技園,就更明白先有軟件才好講硬件的道理。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