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參加家長組織的旅行,在繩網陣前,那些大馬騮照管住小馬騮,疲累的家長圍坐在大樹下,手上抱着孩子脫下的外套、吃剩半杯在陽光中溶開來的雪糕、沒喝過幾口的開水,還有大包的甜糖,展開了家長密語。
我以為我是最多嚕嗦的,可不然,媽媽們話匣子甫打開,就像潘朵拉盒子的發條滑了,沒法關閉了。我幾乎沒機會插嘴,只有聽的份兒。其他媽媽眼中的子女,十居其九是難搞的,沒個聽話的,個性兒也是搗鬼的居多。可能家有乖孩子的母親已經把孩子帶去摘草莓了,只有野孩子才不肯跟大隊,硬挑自己喜歡的活動。這種固執,阿仔最典型了。其他家長滿腔苦水抱怨,我最明白,但又懶得找話來安慰她。孩子嘛,合該這種德性才好玩,嚴守紀律規規矩矩的是公僕和未來特首而不是你的乖乖。試想一下,跟個板起面孔倒過來教訓你「少說話多做事」的孩子共處,而他只得四歲,往後還有大把呆滯沉悶的日子你捱,做母親的不精神崩潰才怪。不是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嗎,孩子是班上最調皮的反而搶鏡,比乖巧那個更得老師歡心。我也偏袒曳仔,不過阿仔耳目甚靈,聽我說他曳會即刻反彈,我問「你唔曳咁邊個曳?」他理所當然找老爸頂包。老爸作委屈哭狀,曳仔也會心軟,補鑊說「我講笑話之嘛。」四歲定八十,雖然惡搞,阿仔還是有從政潛質,做到議員的話,可以帶團返東莞食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