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生涯 - 陶傑

粉墨生涯 - 陶傑

俄國人選總統,選出一個傀儡,幕後人普京改任總理,當傀儡的扯線人。
這場傀儡戲會不會成功?不一定。一來,俄國的水土,出過很多強人,像恐怖伊凡、凱賽琳皇后、沙皇尼古拉,好像從來沒有出過溥儀這種君主。俄國人喝伏特加酒長大,性子戾烈,不是那麼聽話的,即使有傀儡偶一出場,像史達林死後的馬林可夫,也會很快倒台。
其次,傀儡是天生有一個相格的。像汪精衞和光緒皇帝:蒼白瘦弱,陰柔精細,唉聲嘆氣,有幾分文藝青年的多愁善感,是當日本人和慈禧太后傀儡的好材料。連英國的馬卓安,本來由戴卓爾夫人選定,多少也有點傀儡的意思,資質平庸一點,但一上台,也甩開臂膀,聲稱要「做回自己」。俄國選出來的這位台前人,國字口臉,磬基沉穩,在相格上,不像光緒宣統那樣,像沒有根的浮萍,當傀儡,這種人未必甘心。
普京在玩把戲,把選民當儍瓜,歐美攻這一台戲,以攻心為上。這個剛選出來的叫梅什麼夫的,畢竟是人,人有虛榮心,也有權力慾,大破普京的傀儡術,由這一點切入。
把傀儡總統請來,讓他踏紅地氈、鳴放禮炮、再暗中派第三者傳話:閣下一表人才,相貌堂堂,為什麼要當傀儡呢?他只是要你替他背黑鍋,有成績,是他的功勞,有錯,你就是千古罪人。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私下對大哥您,其實十分欣賞,只是對您的處境,感到十分惋惜。
然後讓他自己點燃一根香煙,慢慢想,傀儡有傀儡的弱點,就是時間久了,他會憎厭這個角色,漸漸他會覺得,治理一個國家,其實也沒什麼難處,幕後人的本事,自己也有,而且或許比他更高。
因此連光緒皇帝,在康梁的游說之下,漸漸也動了心,他以為真的要「做回自己」。這是許多傀儡失敗的地方:他們往往高估自己,誤以為有知遇之恩的那位幕後人,是他的包袱。他以為時機成熟了,該輪到我了,沒想到自己沒有那份工夫,讓你在台前站着,就乖乖地站着好了,你沒有當家作主的天聰和才華。當傀儡以為自己不是傀儡,就是一場苦情戲的開始,而不是終結,為他自己,為整個世界,上演一場粉墨春秋的小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