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節三月七至十一日推出意大利歌劇《弄臣》。作曲家威爾第作品,帕爾馬皇家歌劇院樂團及合唱團演出。
傳統意大利歌劇歷史悠久,香港不算普及,我們在考慮要不要當座上客──不過「弄臣」(雨果原著《國王取樂》改編)是有趣角色。此劇簡介:弄臣在公爵的宴會中捉弄與會貴族,遭受詛咒。弄臣苦思擺脫命運,結果逃不過悲劇下場。
本來,歷史中的弄臣乃王宮內官員,職責是用滑稽荒唐的言語和行動,逗樂國王以及他身邊的人。他們通常穿着可笑的小丑花衣,化了趣怪的妝容,在冠冕堂皇威武莊嚴的大殿或盛宴場合,使出渾身解數,叫宮中男女老少忍俊不禁,開懷大笑。弄臣其實並非文武百官大臣,無甚地位,常被目作俏皮的儍瓜、幽默娛賓的表演者,應屬「戲子」類。
中國宮中一直有此職位,秦兵馬俑坑近年也挖掘到一些百戲文官俑,想是根據當時藝人而塑。當上了皇帝,享受聲色歌舞百般技藝是特權,能在御前演出者,水準自是一流,他們亦引以為傲。
清室帝后愛聽戲,後宮還建幾座大戲台。角兒進宮獻藝,賞賜甚豐。
本城弄臣,輪流演出有關政治花招、貪得無厭、妙手狼心、沙塵滾滾殺錯良民……之類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