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懷舊,稱過世的肥姐做開心果,傳媒懶得動腦,索性搬字過紙,一時間開心果肥肥好像真是快樂地往生似的。但我們無法快速失憶,肥姐患病前替女兒欣宜鋪路,讓她在電視演出,那個白雪公主造型招惹多少網友和市民觀眾的惡評,大家記憶猶新。那個時候的肥姐,絕對不是開心果。當天的開心果苦着臉含着淚,贏不到傳媒認可,網民也不買賬,對欣宜一沉百踩。真心話,欣宜的確不宜幕前,肥姐也的確太過「關照」愛女,招來劣評,不無道理。但只要當時有人念及肥姐是陪伴市民多年的開心果(曾特首評價,他早點開聲就好了),我們會在盡情放肆涼薄對待兩母女的同時,留有一點餘地,讓肥姐面子好過。
事實證明,除了冷嘲熱諷評論沒有好話說,開心果在那段日子,可以講,已經死了。到肥姐患病,進出醫院,最後一次從醫院出來去恤髮,大批記者湧至拍照,新聞版拍到一張相,指攙扶肥姐的外傭無力撐住,叫一個女記者幫手合力扶肥姐落樓梯。這樣的病人,當然無法展示開心果形象了。肥姐過身,傳媒刻意將她塑造成慈母,形容彌留時仍心繫欣宜。記者少來肉麻吧,肥姐最打動我們的,應該是病重關頭,仍然大啖至愛的大閘蟹,甚至因此急病送院,到出院後明知記者追蹤依然走入蟹店即煮即食過足饞癮。先醫肚、天跌下來再算的這副德性,當真貫徹開心大胃大笑姑婆的風格。一代奇葩,家喻戶曉。以後的蟹季,讓我們邊擦蟹,邊幹掉四斤加飯,悼念肥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