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洋洋數萬字,由人民基本生活說到國家安全,看到人眼花撩亂。有人說報告了無新意,但若果細心閱讀,你會發現溫總特別指出,今年中央科技支出約為1134億元(人民幣.下同),增加134億元。區區一千億元,雖然很多人會對此嗤之以鼻,但背後意義深遠,帶出宏調政策「貴在有度、重在結構。」自主創新將為今後經濟發展主調之一。
今年科技支出逾千億
溫家寶的原文是「完善和落實支援自主創新的政策,充份發揮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作用,鼓勵、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大政府採購對自主創新產品的支援力度。擴大創業風險投資試點範圍。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即是用政府力量,幫助企業發展自己的產品,並予以適當的知識產權保護。
回想過去國家推行的政策,不難發現中國政府經已明白到,單靠汗水來賺外滙的日子已經過去。首先,持續發展低增值及科技含量較低產業的結果,是消耗及污染同步增加;第二,再盲目投資一些低增值產業,會令通脹勢難控制。
自主創新還有一個間接目的,就是推動內需。就像蘋果電腦出品的iPhone能全球大賣,原因就是其技術及技術的運用均走在行業尖端,於各地電訊市場造成很大衝擊。內地走自主創新之路,中國貨將向「便宜及劣質」這詞畫上句號。
想遠一點,報告已明確地指鑑於國內外經濟形勢存不明朗因素多,中國已感到美國次按風暴的「熱度」。商務部部長馬秀紅昨揚言,中國今年貿易順差增幅將下降,美次按某程度上影響出口,力度比人民幣升值還大。故總理亦深明國內勢要採取靈活對策,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