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渠務署計劃將昔日惡臭熏天的黃大仙啓德明渠改造成以「龍」為主題的優美清溪。署方建議將明渠以混凝土覆蓋範圍,由原先600米縮短至300米,在覆蓋面上營造「水中水」及人造瀑布效果,工程預算耗資近5億元。
混凝土覆蓋範圍減半
渠務署署長黃志強昨日跟傳媒高層茶敍時表示,收集了民間意見後,署方決定明渠的混凝土覆蓋範圍縮減一半,但要完全仿效著名的韓國首爾清溪川成為觀光名勝較為困難,因為明渠的規模較小,而且在雨季時水流頗急。
根據渠務署向黃大仙區議會最新提交的文件,署方建議只覆蓋大成街至蒲崗村道一段明渠,上面除了興建巴士站外,並會設置雕有龍的凉亭與石柱,將明渠打造成以龍為主題的休憩地點。
署方又建議在覆蓋面上預留水道等水體,營造「水中水」效果,當水道的水繼續向下流到大成街至東光道一段沒有覆蓋的明渠時,會出現小型瀑布。
署方會把大成街至東光道一段沒有覆蓋的明渠綠化及活化,盡量保留原有的「水文化」。估計整項工程耗資近5億元,預計在開始施工後五年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