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錯3、6、9 誤為腦瘤壓視神經<br>年輕深近視青光眼高危

搞錯3、6、9 誤為腦瘤壓視神經
年輕深近視青光眼高危

【本報訊】青光眼是本港第二位致盲眼疾,大學畢業後在政府擔任文職工作的廖先生,有近千度近視,在30歲盛年時,在工作時卻經常出錯,將數字搞亂,眼科檢查證實患上慢性青光眼,20多年來一直要接受治療才能減慢眼疾惡化。眼科醫生警告,青光眼不是老人病,年輕深近視一族是高危患者,應定期檢查評估青光眼風險。 記者:鍾麗霞

現年50餘歲的廖先生,在事業高峯期時經常將文件上的3、6及9等數字搞錯,要同事提醒改正,又經常因看不到放置在旁邊的物件而絆倒,求診初期更被誤以為是腦瘤壓着視神經,經多番檢查才發現是患上慢性青光眼,令雙眼側邊視野收窄,需長期滴眼藥水及服藥控制眼壓,其後因病情惡化需接受手術,再配合眼藥水治療。

不敢到陌生地方

雖然近年他的病情已趨穩定,但受損的視力則不能挽回。他說患病時正值盛年,視力受損影響工作表現,不但喪失升職機會,也不敢到陌生地方,患病多年對工作及社交有很大影響。
港人對青光眼普遍缺乏認識,一項由香港大學及康青會進行的調查,訪問了502名40歲或以上人士,發現64%受訪者對青光眼認識不足,即使有家人患上青光眼,也只有37%受訪者知道青光眼可致盲。調查發現有77%受訪者出現青光眼高危因素,即包括近視、眼睛曾受創傷、高血壓、家族有青光眼病史等,但當中只有28%人會定期驗眼,高達73%受訪者,從未接受評估青光眼的眼壓檢查。

眼壓大破壞視覺

本港估計每100名40歲或以上人士,有3人會患青光眼,康青會顧問醫生兼眼科專科醫生許少萍指出,近視達600度或以上、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眼睛曾受創傷、需長期服食類固醇藥物等人士,也是患上青光眼的高危一族。
青光眼分開角型及閉角型兩種,兩種青光眼的患者因眼睛的房水排放受阻,令房水積聚引致眼壓升高,視覺逐漸受破壞,其中閉角型患者可於數天內失明,故需盡快接受治療,而視力受損的部份將不能復原,患者一般只能利用藥物及手術避免病情惡化。
為了喚起公眾對青光眼的關注,今日被定為世界青光眼日,許少萍建議當局可透過健康教育推廣青光眼知識,尤其40歲以上人士,應定期驗眼,及早察覺青光眼早期病徵,可預防視力不斷受損引致失明。

引致青光眼高危因素

*近視深度達600度或以上
*需長期服食類固醇藥物
*年齡40歲或以上
*糖尿病患者
*心臟病患者
*高血壓
*眼睛曾受創傷
*家族有青光眼病史
*睡眠窒息症患者
資料來源:康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