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粉墨登場博龍顏一悅的弄臣動輒得咎,任何人,都「伴君如伴虎」,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雖然五千年歷史告訴大家,這是必然的──不過總有前仆後繼攀爬御前者,只有經過風霜雨雪,悟透窮通得失,才淡然冉退。
如果你走過堅尼地道,也許不知道,當年十八號公館,住的是滬上聞人土皇帝,「客居香江」的杜月笙。終於,他沒有像好些身懷巨資影響中國金融命脈的企業領袖,接受共產黨招攬,於四九年重返上海。也拒絕了蔣介石的道歉(台北《中央日報》社論對「買辦流氓土豪劣紳」批判)、安撫、「誠邀」,以「喘病未痊,稍一行動即氣逆乏力,心餘力絀,徒喚奈何」為由,不願赴台定居。因着政局變遷,人心險惡,一切風光全鎖進記憶深處。五一年,杜病死香港。自由仍是可貴的。
有個故事,關於「走為上着」:──
同治是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傀儡皇帝,常伴慈禧召藝人進宮唱戲。當時,角兒李永泉擅演曹操。幕下後,小皇帝喝令打四十槓子,一邊罵:「哼!看你還奸不奸?」有人晉言,演戲得裝誰像誰。同治知打錯了,便道:「賞吧,一槓子十両。」他得了四百両大數目,馬上買田買地買房子也買了駱駝,從此不再演戲了,免得又召入宮羊伴虎眠。「一朝龍顏怒,四體不周全」──他就是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