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改壞名,節目亦然。早陣子和味是濃情還是無窮,弄得我一個頭兩個大!還是《鏗鏘集》夠擲地有聲,因為筆難,我細個誤念「堅將集」,亦因它而學會最多筆畫的擬聲詞!鏗鏘之意,望節目能鏗鏘有聲,波幅綿長。今天回首,亦見名副其實:從找明星扮演個案,到六四後訴說移民潮、九七前後回歸之別、同性戀……訪問菲林年代出身,曾蔭權「御用」編導張國良,及由《鏗》受訪者變導演的熊嘉榮,雖年代不同,30年鏗鏘之聲,卻依舊哼出震動香港人心之音。
記者:馮冠芝
攝影:陳陶鈞、王文忠
鏗鏘老臣 曾蔭權御用
《鏗鏘集》前監製張國良,85年當《鏗》編導,一系列有關移民潮及回歸前倒數引來極大迴響。89年的《第三類接觸》,一幕港人加國起屋斬掉門前大樹,卻引來愛樹如命的加拿大人的憤怒:「香港人斬了那棵樹,就像斬了我的腳!」一語粉碎移民高峯潮的憧憬,多人要求重播,結果當年在文化中心辦了半日《第三類接觸》放映會,史上罕見!張國良卻不以為意:「《鏗》的宗旨是要貼近市民脈搏,那個年代有咩可能唔做移民潮?大量移民,文化衝擊是必然的事!」
說得淡然,但行內皆知他是煲呔御用編導,他笑說不敢當:「那是美麗誤會!他發表政改方案的攝製隊拍得他臉色青BB,緊接我們為他拍新春賀詞,相較下像救他一命!以後只是做生不如做熟!」
鏗出兩岸父子情 大陸唯一遠攝鏡
多年當新聞紀錄片編導兼記者,最難忘是88年的《離散兩岸會香江》,講中國頒下政策允許因國共內戰散失兩岸的遺孤重聚,香港是重聚點,「那時我拍個40多歲農民,樣子卻像70,他在啓德接來自台灣的父親,父親的樣子比兒子還年輕。因遺孤留在文革飽歷苦難、被批鬥!」張國良說,當時的香港是拍中國的唯一遠攝鏡,「最好的紀錄片,鏡頭要在主角身旁!但當時中國未開放,與中國文化背景不同的香港,是用遠攝鏡拍大陸,亦是唯一的鏡頭。」
《鏗鏘集》亦是香港最早走進中國拍紀錄片的節目,當然,今天再不是唯一,「我們現在有另一個角色,香港拍紀錄片,習慣不以政治角度看問題,係SimpleandNaive。」《離》便好看在沒添加政治味,兩岸政局敏感,從人情作出發點!香港拍中國題材紀錄片,SimpleandNaive,原來江澤民早有指引!
鏗鏘新丁 由被拍到拍人
張國良是前輩,熊嘉榮則只當了《鏗鏘集》編導兩年,可他跟節目的淵源卻早在讀小五時。
熊嘉榮,因父母離異,由公公婆婆撫養成人。其遭遇讓他在五年級時成了《鏗鏘集》受訪者,「節目播出讓我從一個將精力發洩在搞破壞的細路,變成受好多老師留意,將精力發洩在校內活動的細路。」即是《鏗鏘集》令你變乖咗?「係變忙咗!」長大後「回歸」節目,他說並非刻意。但由受訪者變訪問者,他對新聞紀錄片又是另一體會:「我係過來人,所以我比小心更小心!有時更主動幫受訪者遮樣。」
田漢怎死?
公關姐姐過料說,鎮台節目很少找像熊如此年輕的編導。不因曾經受訪,而是他的《回歸10周年系列──年輕人篇》實實在在有迴響,「當時我拍班大專生上廣州參加『紅色旅行團』,晚上我找他們跟中國學生開龍門陣!」港生說6點半新聞前播國歌是洗腦行為,中國生反說國家能助港人了解中國文化,港生反問:「那你知道田漢是怎樣死的嗎?」頓時,鴉雀無聲!為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填詞的田漢,是在文革中被鬥死的!
這是聽國歌一萬遍也聽不出的國情!在竟然是一片沉默的龍門陣片段中,我彷彿聽到一聲鏗鏘……回過神來,原來是《鏗鏘集》的剪接師路過搭訕:「睇住你大,睇住你……嗯,都唔算太壞。」說說笑笑,鏗鏘背後,原來是真情!怪唔得跟《真情》一樣拍過千集!
菜薳牛肉與「揸槍集」
熊嘉榮拍《鏗鏘集》,秉承張國良所說,是要拍出社會良心,宗旨不變,30前後,最大轉變,反而是拍攝手法。「我是菲林年代,80年代,$800只能拍到10分鐘的東西,所以我們出外拍攝要列大綱,訪問會預先模擬一次。現在數碼化,他們永遠拍唔夠,到趕出街先停手。不經綵排,拍回來的東西是較接近真實,但亦有越大機會在剪接後變得斷章取義。簡單講,我的年代,拍攝就像入街市前已知道要做菜薳炒牛肉,一買就買菜加牛肉,而現在的編導唔知自己想食咩!周圍買返嚟,回來才想到菜薳炒牛肉,其他就掉!」張國良說,其他部門同事叫《鏗鏘集》為「揸槍集」:「我們當攝影機是槍,一落車開機起勢『啡』!」
歡樂今宵式
紀錄片
30年前今日《鏗鏘集》首播,是香港電視史上最早製作的紀錄片,講求真實公信度高。但原來初期不會要求當事人上鏡受訪,卻找來明星或自行扮演個案,「任何事第一步也不知如何走,當時只知《歡樂今宵》的唱歌跳舞受歡迎,很多製作人員也是《歡》出身,根本無紀錄片的概念。」張國良解釋。到80年代,各大學新聞系學生畢業,參與製作,他們追求真實,自然捨棄以往近似Docudrama的做法,漸趨貼近新聞紀錄片的要求。
《鏗鏘集之紀錄香港30年》
由3月9日起,一連4個星期日晚上7時30分於翡翠台播出,首集《記、錄香港》為加長版,提前於晚上7時播放,其餘為《人物紀錄片》、《社會題材》及《中國題材》。港台網頁視像直播及可供重溫 http://tv.rthk.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