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坐骨神經痛毋須開刀<br>專家指九成患者 只須服藥或物理治療

醫坐骨神經痛毋須開刀
專家指九成患者 只須服藥或物理治療

【本報訊】吳女士去年底出現突發性坐骨神經痛,最初以為手術可加快康復,但後來接受醫生建議服用藥物及進行物理治療,一個月後痛楚大為紓緩,現時已毋須使用枴杖,更避過手術一劫。骨科專科醫生指出,約九成坐骨神經痛患者可以非手術方法治療改善病情,減少不必要的造影檢查或承受手術風險。 記者:梁瑞琼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臨床症狀,並非致病因素,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指患者病發時臀部及大腿後側會感到麻痹、灼痛、有「蟻咬」及針刺感覺,這些不適感覺會沿着背部,經臀部、大腿外側或後側,伸延到膝部及小腿,甚至到達足背及腳底等部位。他表示,大部份患者都是單側病發,夜間、站立及坐得太久、打噴嚏、彎身及用力排便時情況更差。

少數因細菌感染所致

高拔萃稱,醫生可憑患者發病情況、病歷及測試,確診坐骨神經痛及安排合適治療,一般情況下,突發性坐骨神經痛患者不需接受進一步檢查,他指外國研究顯示,逾五成沒有背痛或坐骨神經痛病史的健康正常人士,經磁力共振檢查後都會發現椎間盤突出及有退化現象,加上椎間盤突出的大小與痛楚程度沒有直接關係,故單憑磁力共振影像並不可靠,但有高危因素患者則除外。
少數坐骨神經痛可由腫瘤、骨折及細菌感染所致,他解釋,少於1%患者或會出現大小便控制失調及腳板下垂等馬尾症候群,出現發燒,體重驟降逾3磅、曾受創傷、大小便控制失調及持續強烈背痛等明顯因素的患者,才需要進行磁力共振等造影檢查。
部份人誤以為只有手術才可根治坐骨神經痛,「但其實冇需要,雖然手術係有幫助,但病人就要承受手術嘅風險。」他指高達九成患者可進行保守性治療,例如適當休息、調節活動、藥物及物理治療等,大部份人接受相關治療6至9星期後,痛楚便會大減,當中更有八成人能治癒痛症,其中只有少數情況嚴重的患者,經保守治療3個月後,痛楚仍持續,才需接受椎間盤切除手術。

高拔萃指大部份坐骨神經痛患者經藥物及物理治療後,痛楚得到紓解,毋須做手術。

診治程序

‧詢問患者病發年期情況等病歷
‧判斷是否出現相關患病高危因素
‧進行一系列評估,例如直腿抬高試驗、下肢感覺反應測試等
‧若沒有任何高危因素可選擇進行保守性治療
‧治療3個月後並無好轉,或有高危因素出現才需要接受進一步如磁力共振檢查
‧嚴重或需手術切除突出的椎間盤

資料來源: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