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大笨象」仍能跳舞 美經濟奄奄一息 - 盧峯

蘋論:「大笨象」仍能跳舞 美經濟奄奄一息 - 盧峯

每一年滙豐公佈業績都備受關注,因為滙豐不僅是本地股市中市值數一數二的龍頭股,也是很多小投資者的愛股。今次滙豐公佈的業績矚目程度比以往更甚,因為大眾特別是小投資者都想知道,滙豐這隻「大笨象」會否像其他大型國際銀行那樣陷於次按的泥沼中,動彈不得,甚至越陷越深。
從星期一公佈的業績來看,大笨象雖然避不了次按危機所帶來的損失,但整體業績至少比花旗集團、美林集團、美國銀行這些跨國金融機構好。根據滙豐公佈的數據,滙豐為次按及其他問題貸款作出一百七十多億美元撥備後業績不但沒有見紅,反而錄得破紀錄的一百九十一億美元盈利,比○六年增長百分之二十一。換言之,滙豐在次按風暴衝擊下並沒有倒下,也不需要尋找主權基金或其他「白武士」支持,甚至有餘力可以擇肥而噬,乘勢擴展版圖或收購其他處於弱勢的對手。
當然,整份成績表不能算一片好景,其中美國方面的業務大幅倒退,從○六年有純利三十六億美元轉為○七年的虧損超過十億美元,令整個北美洲地區的盈利減至只有區區九千萬美元,比○六年大幅下跌九成八。要不是香港區及其他新興市場表現優越,再加上有特殊收益入賬,滙豐的整體業績便可能出現倒退。
儘管滙豐○七年的業績能力保不失,但由於自去年以來公司的業務及股價比以前波動大得多,不少投資者包括大、小投資者對一向「穩陣」的大笨象起了戒心,有的質疑公司是否該撤出北美市場,有的則擔心滙豐不再是可以放心長期持有並作為退休基石的頂級好股。要判斷甚麼公司可以長期放心持有並非易事,不同人也有不同的評選標準。貨真價實的股神畢菲特上周四發給巴郡(BerkshireHathawayInc.)股東的信中提出了一些準則可供參考。他認為,好公司該是有長期利好經營狀況及優質管理層的。但真正的優質股,真正的好公司還要有一個基本的條件,那就是有足以令競爭者難越雷池半步的護城河,那就是有足以抵擋競爭者挑戰的獨有及持久優勢,如擁有享譽全球的品牌或生產成本超低等。在畢菲特的眼中,巴郡擁有大量權益的美國運通、可口可樂就是典型的例子。

按股神提出的準則,滙豐只能算是一間好公司,不能算是有持久競爭優勢的「極上級」企業,不能算是可以放心長期持有的頂級股,因為滙豐的品牌既不像可口可樂般全球風行,也沒有甚麼特別的成本優勢。但若果把目光放回本地市場,那滙豐大概是最接近股神所定標準的企業,至少它在香港金融業及經濟上有獨特而明顯的優勢,其他銀行不管是內地銀行或國際銀行都難以取代。只要香港繼續朝中國及亞洲金融中心的方向發展,滙豐顯然比其他香港的上市公司更能受惠,更能保持長期增長。
滙豐的業績除了反映該公司的表現及處境外,也清楚顯示次按危機遠遠未過去,也清楚顯示美國經濟困境正在加深。事實上只要看看滙豐的撇賬及撥備數字就可以知道問題有多嚴重。自去年中滙豐開始為次按相關貸款撥備以來,有關數額不斷上升,最新已達到一百七十多億美元的水平。然而即使已作出了這樣巨額的撥備,滙豐管理層仍不敢預計何時可以止血,更不要說預計次按危機何時結束。此外,從滙豐董事局大換班及加入多名亞太區高層來看,未來一段時間滙豐的業務焦點將集中在亞太區及其他新興市場,在美國則放慢腳步。這樣的部署、這樣的巨額撥備正好說明,美國的次按危機及經濟危機仍未見底,大型國際金融機構如滙豐正以腳來投票表示看淡美國市場、看淡美國的經濟前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