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透視:中國創板快開 港岌岌可危

國策透視:中國創板快開 港岌岌可危

中國的融資市場過往一直偏重於支持大中型國企,至於中小型企業、創新科技企業及民企,如想通過銀行、債市及股市融資,可謂困難重重,然而,自去年第4季起,似乎無論中央、證券監管機構以至商業銀行,都意識到要做到「又好又快」地持續發展,減少對出口市場的依賴,除了大中型國企外,扶植第二第三梯隊公司成長也日益重要,早前便有風聲指,籌備8年的深圳創業板,將於4月初正式登場,深交所理事長陳東征更已為深圳創業板定位,「一個讓投資者承擔中國創業企業成長風險的板塊」,深港創業板發展之爭將正式展開。

創板籌備8年 傳下月登場

面對深圳創業板的威脅,港交所(388)上市委員會委員黃天祐昨日仍然強撐,認為不會影響香港創業板市場,因深圳創業板料會吸引科技公司,而香港則較多元化,在香港創業板上市,日後可轉往主板,故相信會有一定吸引力。
真不知上市委員會諸公,有沒有留意及認真研究內地證券市場的發展。根據深圳創業板最近一份上市規則草案,已將申請人門檻再次降低,除了繼續鼓勵知識產權投入外,主要着重營業收入增長率,只要最近一個年度有純利及營業額不低於3000萬元(人民幣.下同),且取得按年增長3成以上,最近一期淨資產不少於1500萬元,知識產權為主的無形資產不高於淨資產5成,即可申請上市,上市後總股本要求也僅為3000萬元。

上市後總股本 僅需3000萬

此外,已晉升為深交所總經理的宋麗萍,去年便已表示,深交所將向中央建議,效法納斯達克,將交易平台分為4層,即目前的主板,只是上市規模較細,其他要求與主板一樣的中小板、創業板及代辦轉讓市場,前三者為場內,後者為場外市場,各板公司可以相互轉板,以鼓勵公司更好發展。
其實,若再走遠一步,深交所及上交所可以配合,將深圳主板及中小板合併,待公司發展擴大到一定規模,可容許公司進一步將股份在深滬兩地同時掛牌,情況就像納斯達克及紐交所無異。
目前的形勢,不但是深交所在籌備,連上海以至其他省市政府,都在與科委、經委等單位聯手,發掘可培育對象,準備向深圳源源不斷輸送創業板上市資源,各投行亦已忙為目標公司重組。可以預期,深圳創業板上市公司種類必定五花八門,有趣及有創意行業紛呈;相反,港交所雖說準備第3季推全新創業板,但現在連定位以至門檻高低,外界也不清晰,我們怎可再夜郎自大呢?
記者:龍婉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