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端端有條疤或患疤痕增生症<br>病因不明 會致紅腫痕癢

無端端有條疤或患疤痕增生症
病因不明 會致紅腫痕癢

【本報訊】身體的細小傷口通常會自行癒合,並留下不顯眼的淡淡疤痕;但患上疤痕增生症的人,疤痕面積可較傷口大兩至三倍,甚至會紅腫及痕癢。外科醫生指曾有患者一道只有約6厘米的手術傷口,竟留下一條「膶腸」般大的疤痕;也有人穿耳洞後發炎,耳珠長出一粒提子般大的肉粒疤痕,需用電療將增生組織「電死」。 記者:梁瑞琼

吳先生雙手分別有一道4至5厘米長的疤痕,右手疤痕是在接受疫苗注射後留下,左手的疤痕則來源不明,但估計是蚊叮後留下,由於只有痕癢,故一直不以為意。直至半年前,他接受甲狀腺切除手術後,頸部的疤痕竟紅腫至「膶腸」般,才得知自己是疤痕增生症患者。
外科專科醫生丘章新表示,疤痕增生症的成因不明,估計與種族有關,黃種的發病率約為0.6%,白人發病率少於1%,但黑人則高達16%。醫學界估計疤痕增生是皮膚細胞及某種白血球失衡,不斷刺激傷口的新組織生長,令疤痕不斷擴大,並出現紅腫、痕癢及灼痛等症狀。

穿耳洞後長肉粒

疤痕增生症有不同的嚴重程度,丘章新指,部份患者的疤痕會較小,但嚴重患者即使是被蚊叮或暗瘡引致的傷口,也可演變成3厘米或以上的疤痕,「約一年前有個女病人左邊心口有一撻3厘米長嘅紅腫,懷疑係因為胸圍帶磨損,佢隔咗半年先睇醫生,治療之後雖然紅腫平坦番,同冇咁紅,但依然有個紅印,着衫都會睇到。」他續稱,也有不少患者穿耳洞後發炎,康復後耳珠竟新增出一粒提子般大的肉粒,需要接受電療阻止組織不正常增生。

吳先生手術後頸部的疤痕紅腫突起。 丘章新提供圖片

使用藥物治療後,疤痕明題消退。 丘章新提供圖片

患者須注意飲食

增生的疤痕除了影響外觀,更可妨礙患者的日常生活,丘章新表示,若疤痕出現在腳底會阻礙步行,出現在關節則會影響關節的活動,但現時暫未有根治的方法,只能建議患者小心護理傷口,以免有異物進入引致發炎;也要注意飲食,避免進食過多促進傷口癒合的食物。
丘章新指,兩個月前曾有一名女病人手術後一連四晚飲用生魚湯,近肚臍位置的微創傷口既長出肉芽,顏色也較其他傷口深,「估計生魚湯入面有啲促進傷口癒合嘅成份,但就令患者癒合得太快,出現組織增生。」
現時有一些可幫助消退疤痕的藥物,適合治療形成初期疤痕,丘章新指,藥物可分為敷料、漿糊狀及針劑,部份含有類固醇,嚴重患者或需要直接注射類固醇,從而消減紅腫,縮小疤痕。

市面上一些敷料或藥膏均可促進傷口癒合,減退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