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資排輩,歐洲央行可算是後輩,但思想卻守舊。該央行仍舊收集和發佈M3貨幣供應數據,即使是其前輩美國聯邦儲備局也不重視這一套了。一成不變地認為貨幣供應過量就是刺激通脹的元凶,似乎不太恰當。
歐央行在其他事情上同樣保守。在本月6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歐央行很大機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4厘不變,與去年8月爆發信貸危機時水平一樣。
反觀聯儲局反應卻異常敏捷,其間把基準利率從5.25厘削減至3厘。當局於本月18日再議息時,料會進一步調低利率。
歐央行着重控制通脹
歐央行未有採取措施提振需求,歸因於歐元區經濟看來尚未即時告急,加上央行視通脹問題高於一切。截至1月份,歐元區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3.2%,遠超過央行設下的2%目標上限。該央行又擔心,原油和其他商品漲價,可能會影響區內通脹前景,令企業要順應調高工資。
歐元區於上月27日公佈的1月份M3按年增長11.5%,相當於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幅差不多三倍,這成為歐央行繼續奉行緊縮貨幣政策的理據。
然而,大部份加印的鈔票主要是流入銀行儲蓄戶口,並非用於消費購物。M3包括定期存款在內,存戶不能即時提走存款。在越來越多閒錢流入存款戶口的趨勢下,M3不是反映中短期通脹的最理想指標。
不管怎樣,歐央行又把焦點放到信貸需求伴隨着存款增加的情況上。縱使商業銀行收緊借貸條件,私人環節的信貸繼續以雙位數增長(見圖)。在1月份,非金融機構的貸款增加14.6%,凸顯信貸緊縮尚未明顯冷卻工商界的投資意欲。
歐元區採購經理指數由1月的51.8升至2月的52.7,而德國Ifo商業信心指數連升兩月。這樣的數據,使到歐央行可以理直氣壯地維持貨幣政策不變,並着眼於控制通脹。
美息未見底拖累美元
另一邊廂,美國的基本通脹率於1月加劇至4.3%,較歐元區還要高,可是聯儲局顯然在全神貫注於防止經濟繼續走下坡。不過,聯儲局大動作減息的做法,正威脅其控制通脹的承諾。
聯儲局最近把今年末季的通脹率預測上調0.3個百分點,同時又將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由1.8%至2.5%,調降為1.3%至2%。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於上周在國會作證時,承認當局在1月底完成評估後,通脹進一步加劇;但對於市場熱烘烘地揣測聯儲局即將再減息,他沒有直接反駁。
面對美息似未見底,加上令人失望的美國經濟數據,以及歐洲的情況相對令人鼓舞,歐元近日一舉衝破1.5美元。弱美元只會令通脹風險加重,作為避風港的黃金自然受追捧,在上月底一度攀上每盎斯965美元的高峯。
歐央行未來也可能要降低其經濟增長預測,同時上調預期通脹率,這是任何一家央行都不願見的。不過,政策制訂者應可在外滙市場找到一些支持者。
2008TheEconomistNewspaperandTheEconomis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