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來如此:足球的戲劇魅力 - 潘源良

源來如此:足球的戲劇魅力 - 潘源良

在我老去的日子,假使記憶力逐步下降,在僅有的零碎片段中,只能記得某幾個入球,相信上周日基達菲作客擊敗皇家馬德里的戲劇性一球,仍將歷歷在目。
這天,在巴拿比奴球場上,主隊當然希望盡快先開紀錄。但基達菲按照賽前穩守突擊的戰略,全隊堅守城池,讓皇馬陷於苦戰。到下半場中段,皇馬終憑遠射被撲出,隊長魯爾突入截得皮球,回傳洛賓射入。

戲劇性時刻此起彼落

正當大部份皇馬球員在底線附近慶祝這打開僵局的入球時,鏡頭一轉,竟見基達菲球員引球反撲,在皇馬後場如入無人之境;兩記漂亮的第一時間傳送後,由烏捷把球射入。後來的慢鏡顯示,皇馬原來的入球因魯爾越位作廢,而基達菲就在這電光火石間,憑快開的罰球致勝,皇馬球員才如夢初醒。
這一來一回間,還不到1分鐘,但戲劇性與感染力,可謂迫爆畫面!皇馬全隊幾經艱苦,才成功送球入網,難免歡喜若狂;球證與旁證判決準確,絕無偏幫成份。而難得基達菲由後場開出罰球後,先後經4名球員合拍,突襲得手,過程亦無懈可擊。
假如要拍一齣足球電影,這樣的入球設計,已經是很考編導的功夫;偏偏在球場上,一切都是實況發生,並無綵排或預演。足球的戲劇魅力,在這短短數十秒間,可說發揮得淋漓盡致。
像這樣的戲劇性時刻,當然不是經常出現;但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像1994年巴治奧於世盃決賽射失12碼、1999年歐聯決賽曼聯在完場前反勝拜仁、2000年歐國盃荷蘭被意大利淘汰以及決賽時法國反勝意大利,乃至2006年世界盃決賽的施丹「頭明撞」事件,都是「爆燈戲劇」。

球壇連續劇百看不厭

入球只是整個錦標爭奪過程的亮點,宏觀來看,戲劇因素更加千絲萬縷。基達菲擊敗皇馬,令榜首的競逐性重新緊張,巴塞現僅落後皇馬兩分,對重奪冠軍的希望更是「永不說永不」。
更吊詭的是,皇馬在卡比路領軍奪冠後轉聘蘇斯達,原本因為他出身皇馬;而上季他領軍基達菲時,則讓皇馬吃了苦頭。想不到成為皇馬教頭後,蘇斯達自食其果,竟被舊會「剃眼眉」;而現在領導基達菲的米高勞特立,也同樣是皇馬的舊日名將。
這樣的連續劇橋段,宿命味道傳統得很,卻最令球迷津津樂道。有人說,看足球如看人生。雖然聽來老套,但追看下去,確實非常過癮。
文:潘源良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