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剛公佈的預算案對個人理財的影響。
派錢是眾人皆喜悅的事情,經濟好自然可以多派一些,經濟不好時政府只要加稅便可解決問題,但不少人遇到經濟不景時便無路可走,除非你平時有好的理財習慣。
對於還富於民,我想對低收入人士幫助較大。政府有穩定的收入,較大上大落式的加稅及派錢更重要。
政治決定效果短暫
政府建議為低收入人士一次過注入6000元到強積金戶口,以一位30歲人士為例,如果他選對了回報理想的基金,年回報8%,扣除通脹及收費後,淨回報是2%,35年後有約等如現在的1.1萬元,只是杯水車薪。要是他選錯了基金,隨時在35年後得到比現在政府注資的更低。對於沒有投資知識的人來說,政府為他們投資再在35年後歸還可能更為化算。可是財政預算永遠是政治決定而不是純財務決定,因此果效往往只是暫時的。
另一點是醫療開支,500億元的啓動資金細節有待公佈,但獲得退稅的你不要高興得太早,你有否光顧過或參觀過政府醫院?等候的時間有目共睹。有不少人一生交了過百萬稅款,如果在他年輕時沒有為未來醫療開支準備,他年老時的情況就是等候政府醫療。要有好一點的醫治,你可光顧私家醫院,但沒有數十萬儲備,可能與好的治療無緣。以現在30萬元醫療開支為例,儲蓄30年,5%年回報,每年要19515元,即每月約1600元。
倡效法淡馬錫投資
我相信更大的挑戰是,如何克服香港稅基偏重於地價收入,及中產在年輕時稅務負擔過重的問題。由於稅基狹窄,政府不可在個人稅率及生果金上作大修改。較早前我說過贊成政府推行銷售稅,因為可令交稅層面拉闊,不似現在只集中在中產及大財團,引起社會上不少矛盾。政府亦可探討參考新加坡淡馬錫的投資方式,相信比起現在外滙基金的投資帶來更高但合理的回報,解決不少社會計劃融資問題。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及法律系講師李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