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講述少女懷孕的故事,《Juno少女孕記》(Juno)在日前舉行的奧斯卡頒獎禮上大出風頭,相反來自羅馬尼亞的康城金棕櫚獎得主《4月3周2日-墮胎日記》(4Months3Weeksand2Days),卻未能成功入圍最佳外語片最後五強,大概是影片太過敏感沉重,連墮胎手術的胚胎都血淋淋呈現在銀幕之上,嚇壞了保守的奧斯卡評審。 撰文:戶川淳
於去年康城影展上獲得金棕櫚最佳電影的《4月3周2日─墮胎日記》(4Months,3Weeksand2Days)將於本月6日上映,是去年最獲世界影展評審垂青的傑作之一,並代表羅馬尼亞出戰今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最終未能入圍候選名單,令美國傳媒大跌眼鏡,並為此質疑奧斯卡的評審準則。
人性考驗
《4》片講述80年代一名羅馬尼亞女孩墮胎,卻意外惹禍上身的經過。原來80年代羅馬尼亞鼓勵生育,規定人民45歲前不得避孕,戴上安全套做愛被視為犯法。片中大學生嘉碧塔(羅拉域絲莉飾)懷孕了「4月3周2日」,因無力照顧小孩,於是找好友歐蒂莉亞(安娜瑪莉亞莫琳卡飾)跟男友借錢進行非法墮胎。由於手術屬嚴重罪行,加上歐蒂莉亞借來的錢不夠,無良醫生(韋拉伊凡諾夫飾)竟然威脅與歐蒂莉亞上床,作為交換手術的籌碼,兩位女主角內心的背叛和掙扎,掀起連場人性考驗。
影片的故事揭發當年羅馬尼亞在鐵幕統治下的社會悲劇,導演克里斯汀的手法也大膽及充滿張力,他擅用長鏡頭將主角繃緊、壓抑的情緒放在大銀幕上。片中震撼情節多不勝數,例如女主角歐蒂莉亞失身前的談判戲精采絕倫,緊張得讓觀眾鴉雀無聲。克里斯汀又將墮胎手術的方法及過程,以清晰畫面交代得巨細無遺,連胚胎都不加掩飾地呈現在銀幕之上,映後引起全球影評廣泛討論。
全國轟動
羅馬尼亞的電影工業在脫離共產政權統治後,急速萎縮,全國原先的450間戲院一下子僅剩不足40間,不過《4》片在該國上映時,受到該國同胞踴躍支持,票房成績跑贏《五星級大鼠》(Ratatouille)等多齣荷李活大片。克里斯汀獲得金棕櫚獎凱旋回國後,羅馬尼亞總統授予他國家最高榮譽的「羅馬尼亞之星」勳章。法國政府更安排影片游走各院校,作為青少年的性教育教材。克里斯汀現時的最大心願,是希望羅馬尼亞政府能夠跟隨法國,安排影片於學校播放。
話你知:強迫生育釀悲劇
中國實行計劃生育,造成不少社會悲歌,80年代羅馬尼亞政策相反,但帶來的後果不遑多讓。根據導演克里斯汀(圖)所指當年該國禁止人民避孕,立法規定每戶人家至少生育四名小孩,生夠十個甚至會獲得獎牌。當年秘密為婦女非法墮胎的「密醫」,收費不但水漲船高,更會利用人性的弱點進行敲詐。因此當羅馬尼亞共產政權垮台,令墮胎合法化後,單單在1990年一年,就有超過100萬羅馬尼亞婦女墮胎,正正解釋了《4》片何以會得到該國觀眾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