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私人樓宇價格近年不斷攀升,但單位面積的「發水」程度繼續惡化,民主黨最近調查多個預售樓盤,發現有地產發展商的單位建築面積相比主體面積「發水」近四成半,332方呎實得229方呎,單位平均呎價表面上則大大降低。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永達表示,會爭取修訂《商品說明條例》,強制發展商向消費者提供樓宇清晰數據。 記者:林浚川
「買棵菜都講明幾錢斤,點解買幾百萬一層數,地產發展商提供嘅面積、呎價可以不盡不實?」李永達近日調查四個私人屋苑樓盤,發現位於長沙灣的OneNewYork「發水」程度最嚴重,發展商信和置業提供的資料指其中一個單位建築面積332方呎,但實際上扣除窗台及公用地方後,單位主體面積僅得229方呎,面積發水率達45%。另外兩個樓盤匯豪山及港濤軒都有發水問題,其中匯豪山發水率亦達43%。
李永達批評,地產發展商不提供單位詳盡面積,令消費者無法掌握全面數據,因此平均呎價可能衍生多個版本。他舉例指恒基地產旗下的星匯居,銷售單張上雖列出建築面積和銷售面積,但卻只有售價,並沒有平均呎價。「咁即係銀碼除邊個呎數,要由消費者自己估。」他表示,曾派同事到該樓盤「放蛇」查詢平均呎價,「佢哋(地產代理)梗係將樓價除建築面積,咁平均呎價就會低好多,可以吸引買家。」他認為地產代理監管局應修訂守則,強制地產代理向消費者提供樓宇實用面積及平均呎價。
立會討論測量師建議
測量師學會產業測量組主席潘永祥表示,政府一直跟隨該會建議去計算樓宇面積,但應否立法規定私人機構跟隨,必需要與業界商討。「應否立法係政府責任,我哋只係提供建議。」測量師學會月初建議改革樓宇單位實用面積(或稱銷售面積)計算方法,將窗台及閣樓等多個項目剔出實用面積之外,立法會明日將召開會議討論。李永達表示,會爭取政府修改《商品說明條例》,規定地產商在售樓書詳細列出單位各部份面積,地產發展商一旦違法,政府可檢控。
四個預售樓盤「發水」情況
-定價(元)-
OneNewYork(信和):2,106,000
匯豪山(爪哇控股):3,424,100
星匯居(恒基):3,966,000
港濤軒(太古):6,777,000
-建築面積(方呎)-
OneNewYork(信和):332
匯豪山(爪哇控股):648
星匯居(恒基):716
港濤軒(太古):817
-平均呎價(元)-
OneNewYork(信和):6,343
匯豪山(爪哇控股):5,258
星匯居(恒基):5,539
港濤軒(太古):8,295
-單位主體面積(方呎)-
OneNewYork(信和):229
匯豪山(爪哇控股):453
星匯居(恒基):541
港濤軒(太古):639
-平均呎價(元)-
OneNewYork(信和):9,197
匯豪山(爪哇控股):7,559
星匯居(恒基):7,331
港濤軒(太古):10,606
-面積發水率-
OneNewYork(信和):45%
匯豪山(爪哇控股):43%
星匯居(恒基):32%
港濤軒(太古):28%
註:單位主體面積指不包括窗台、作平台及公用空間面積
資料來源:民主黨
特稿:樓宇面積玩殘買家
樓價動輒過百萬,對很多小市民來說已成為他們畢生最大金額投資,但地產發展商提供的資料經常被指不盡不實,並沒有向消費者清晰交代樓宇面積,所用的詞彙更是五花八門,不同發展商往往有不同演繹,如「建築面積」可以包括單位內的窗台、露台、工作平台面積,甚至是單位外的公共空間。
消費者購買預售樓花時,都會留意單位「實用面積」,又稱「銷售面積」,掌握單位可使用空間,不過,現時不少發展商所提供的實用面積數據,仍包括單位內的窗台及露台,而按測量師學會的最新指引,實用面積應扣除閣樓、窗台、露台、車位、台階及天井等12項附屬設施的面積。測量師學會又建議發展商細列各設施面積,讓消費者可以充份掌握數據。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