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擺明立場不看好股市,那麼我又會投資甚麼呢?我會選擇白糖和棉花,當然也會繼續建議大家持有黃金,而金市在未來數年的表現將繼續跑贏股市。
在目前的形勢下,全球的中央銀行別無他法,只能加印鈔票應急,此舉勢將導致鈔票相對黃金的價值進一步下跌。
承言,沒有一種投資工具是只升不跌的,所以,投資者需要有心理準備,面對金價向下調整至大約850美元的可能性。不過,當我們衡量金價的潛在升幅與下跌的風險時,很多時會犯上大錯,就是最後決定只作壁上觀。
許多金市好友先前已沽貨離場,並正等待金價下調的機會再度入貨。我個人意見認為,當金價升越3000美元一盎斯的時候,後知後覺的主權財富基金才會買入黃金,到時候應該接近黃金牛市的尾聲了。
美國聯邦儲備局顯然已放棄了通脹目標這一套方針,目前的首要任務是紓緩信貸緊縮危機。
假如貨幣供應增加,可是貴金屬和其他商品的供應又追不上,到時候貨幣相對於資產的價值就會下跌。所以,除非美國能成功透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手段去幫助整個體系脫離困局,否則美元相對黃金的價值還會再下跌。
買黃金沽空原油
基於上述觀點,我仍然建議投資者持有黃金,而手上沒有黃金的不妨逐少逐少買入,就算在現水位買金也可以,雖然目前金價「相對偏高」。
我以「相對偏高」來形容金價,因為觀乎金價過去150年經通脹調整後的表現,實質金價在1929年、1972年和2001年都極度低迷,一比較之下,現時的實質金價就顯得很高昂了。
先前我曾提出,消費物價指數(CPI)低估了美國的真正生活開支增長,因此將黃金和原油兩者價格作比較,更能反映黃金的實質價值。這將顯示油價「偏高」,而金價其實仍「偏低」。
白糖亦值得買入
在1999年,用25桶原油才買到一盎斯黃金,如今只需不足10桶。如果投資者擔心金價會突然急速下調,但又相信金價前景優於油價,其中一個策略是同時買入黃金並沽空原油。
此策略可套用到其他商品,正如買入農產品和沽空原油。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油價約為每桶1.80美元,而優質小麥的平均價約為每蒲式耳1.58美元,兩者價錢相若。今時今日,油價已飆升到超過100美元,而小麥價僅高於10美元。
白糖是最極端的例子。在六十年代,一桶原油可買30磅白糖,如今卻買到700磅白糖。按此標準,白糖一點也不貴。
(本欄隔周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