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技術分析者,每多着力於各種技術指標或圖表形態,卻往往忽略了成交量。成交量是很基本的數據,多以柱狀圖紀錄,沒有經過任何數學程式運算。如此簡單的數據,原來內藏玄機,若能正確解讀,對測市大有幫助。
成交量非常重要,因為成交是股價動力之源。成交不足的升市,一如快將用光汽油的汽車,跑不了多遠。成交量通常與股價趨勢一致,例如在上升趨勢中,經常會聽到「價升量增」,但假如成交量不認同股價趨勢,則這個升勢就不大可靠了。
正確解讀成交量有大十原則,今天先講四個:
(一)升市必須有增升的成交配合,若無則動力有限,升勢隨時逆轉。圖一可見,港交所(388)股價於去年9月至10月底持續創新高,同期成交量卻遞減,反映升勢已是強弩之末。
(二)在下跌過程中,股價回升,同期成交不增反減,則這次回升極可能只屬短期反彈而已,不宜期望過高。圖二可見,平保(2318)於去年10月開展跌浪後,股價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回升,同期成交卻縮減,結果反彈過後繼續尋底。
(三)在持續的跌市中,成交忽然在某段日子明顯增加,隨後某天更是交投激增,反映市場恐慌情緒已到頂點,大多數人要錢不要貨,這個時候往往是見底之時。見底後股價回升,而回升初期成交通常不增反減,這種「價升量減」屬於例外的正常現象,其實也不難理解,投資者剛剛掟完貨,驚魂未定,又何來信心踴躍入市?圖三為工行(1398)日線圖,其1月至2月初的股價和成交量變化,一如上述。
(四)當股價跌至低位後反彈,往往會再次下跌,考驗前低位支持,若第二個低位的成交明顯少於第一個低位,則形成雙底回升的機會很大。圖四可見,滙控(005)去年3月間曾兩度低試132.8元,第一次成交4511萬股,第二次僅為2231萬股,其後果然以小雙底形態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