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年一度往黃大仙車公廟上頭炷香,同一時空,後藏日喀則雖然是西藏第二大都會,這裏的男女老少日日夜夜期盼的,卻是朝朝早跑來搶摸第一手大佛,趕奉第一輪蘇油,以及捐獻「多賺了」的身家。我們這班旅客由頭到尾都不過得個逼字,完全塞不進大潮流隊裏,不過半個鐘,大部份善信已經繞了一轉摸得頭啖佛而回,9時半,才輪到我們這班局外人,慢慢入廟拜神。
記者:柴敏、陳星
攝影:陳星
鳴謝:西藏自治區旅遊局、捷旅假期
8點半趕赴盛會
扎什倫布寺,是西藏日喀則地區最大的寺廟,全名是:「扎什倫布白吉德欽曲唐結勒南巴杰瓦林寺。」呼!即祝你吉祥如意的意思。寺廟9時才開門,但導遊8點半就把我們送到廟裏,說要趕趁墟,不早不行。然而這座由一世達賴喇嘛於1447年興建的寺廟,幾座殿當依在日喀則西面的尼瑪日山上,在距離日喀則很遠的公路上都可看得見。被白色磚牆圍繞的寺廟裏共有大小金鼎14個、經堂56座,連喇嘛住的扎倉都有4座,是黃教六大寺院之一。在16世紀全盛時期,住在裏面的喇嘛多達6,000人!現在,四座扎倉其實就供奉了由第一代到第十多代班禪大師的神位。還有全球最高最大的,用了23萬多斤紫銅打造、身高11米的強巴佛佛像。就是一個主大堂,已可一口氣容納2,800多個喇嘛一同念經,是後藏人民最重要的寺廟。
銀紙捐完就算
從來都不明白,宗教這東西總好像是以金錢堆砌而成的。
低沉的誦經聲在殿堂裏迴盪着,善信們除了供奉酥油外,1元2元的人民幣不停塞在壇前的貢品下,而喇嘛還忙着收錢收貢品。據去年的統計,藏民的人均GDP近年突破10,396元人民幣,農牧民的人均約收入也達2,435元,然而,信徒們個個看起來很窮似地,吃完肥肉的手在衣服上一抹就是幾年黑卒卒的一片,不用紙巾也不拿去洗,導遊說,他們都習慣把錢都奉到佛廟裏去,餘下的讓自己節衣縮食。遊西藏,神殿個個都是包金包銀的,白居寺裏百萬佛塔裏的大小佛像還是藏民們民間訂製的,念經中的喇嘛前面,是一個個麻布袋盛着,或是皺得像雲吞的銀紙;佛像腳下,金色法器下以酥油黏着的是銀紙;在寺院裏逛,你會突然見到各式各樣的硬幣大剌剌地貼在牆上,或塞在牆上的大裂縫裏。我還見過一個老喇嘛,信徒把錢塞給他,他收了隨手就丟在地下,收一個丟一個,地下是一片狼藉的白哈達跟揸得像雲吞的銀紙。而那個1904年由九世班禪下令而建的鍍金強巴佛像,額上還鑲了大火鑽,有說就這一尊強巴佛像就可買下整個上海市了。
一生徹底的奉獻
然而對藏民而言,各式各樣的供奉都是他們對下輩子的投資,強巴佛的大殿裏,正在念經的喇嘛眼前的盤子上除了蜀米、穀物外,還混雜了碎珊瑚粒、碎玉、瑪瑙石、土耳其碎石或小金粒等,廊柱子上掛滿了珊瑚、寶石等的項鏈,其他雜七雜八的還有鉛筆、原子筆、銀包、證件袋、鎖匙扣到頭夾甚麼都有,無分貴賤堆在一起!後來,在拉薩時遇到那個被藏文化感動而留下的上海女孩黑木告訴我,我們信佛無非有求於神,藏民信佛卻只是徹底的奉獻。他們手上的一角錢都要奉獻上去,珠寶玉石卻都不當甚麼,如果你要跟喇嘛要他座前那一塔子的紅珊瑚或瑪瑙,你問過他們很可能會讓你拿去就算。相比起黃大仙祠吵吵鬧鬧搶頭炷香,掟聖杯求生意興隆旺夫益子,這裏喇嘛們低沉的梵音,信徒們低頭默默念經的環境,總更讓人心境平靜呢。
禾稈冚班禪 逃過一劫
除了強巴佛外,這裏最值得一看的是四世班禪靈塔,及五至九世班禪的合葬靈塔。其實早在文革時代,漢人大舉入侵西藏的時候,大部份靈塔都給破壞掉了,藏品給洗劫一空,只剩四世班禪的這個靈塔,當時被村民趕忙用稻草等雜貨堆積着蓋了起來,軍隊以為只是普通的貨倉而逃過一劫,所以整個山頭望去,看起來特別霉特別舊的,就是第四世班禪的靈塔了,保證原汁原味。然而所有廟宇內都不得拍照,倒是有些會網開一面,付錢就行!扎什倫布寺的拍照費由最便宜的75元人民幣起至125元,付了就任拍唔嬲,然而四座扎倉拍遍了都要四百元,如果你技癢帶了攝錄機,拍照費每家可是上千元計,真的非常貴呀!
出門提一提
簽證:持有效回鄉證或回鄉卡毋須簽證。查詢:28511700(中國旅行社)
旅行團:捷旅假期冬日西藏10天之旅,前往林芝賞雪山、巴松錯湖賞湖上寺廟、羊卓雍湖及日喀則等,團費$14,998起。查詢:29047211(捷旅假期)
貨幣:1港元約兌0.91元人民幣(文中價錢已折算為港幣)
電壓:220V,兩腳平插
下周西藏日喀則天陰,-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