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秀不斷湧現的中國乒壇,很多世界級的國內球手也因國家隊人才過剩而被埋沒;昨日國際乒聯通過了對限制「海外乒團」的議案,並將於今年9月1日開始實行,有球手表示此議案忽略了國內人才過剩的問題。
實施前或現「變節潮」
昨日通過對限制「海外乒團」議案中,提及21歲以上更改國籍的球手,將不能參加世錦賽和世界盃賽;15至18歲的球手,需在新協會註冊滿3年、18至21歲需註冊滿5年,方可獲得參加世錦賽和世界盃賽資格,但此議案的限制範圍並不包括奧運。
國家隊男女單均有多名球手符合參加奧運資格,無奈中國只有共6個單打名額,但中國乒聯一直也沒有明確表示入選京奧資格,國內更盛傳國家隊的「老大姐」王楠,將取代世界排名較高的新星李曉霞出戰京奧,中國這些「大細超」舉動,令不少有潛質但苦無機會的新人被迫「變節」。距離新議案實行還有半年多的時間,恐怕會因此而出現新一輪的「變節潮」。
本報記者
乒壇人馬對新例反應
于國詩(土生土長港女隊代表)
「我們現有資源都是靠一班內地球員打拼回來的,如果他們少了出賽機會,我怕成績沒有保障,長此下去,怕資源會受影響。」
陳江華(港男隊教練)
「新議案未必是壞事,這個議案可以令其他本地球員都有機會提升實力,形成一個良性競爭,對各國都有好處。」
李佼(荷蘭隊主力、「海外乒團」之一)
「對一些希望去外國打球的中國年輕隊員有些不公平,例如荷蘭難以以自己的能力去培養運動員參加世界比賽,令他們可能會放棄這項運動。」
部份「海外乒團」球手
球手:帖雅娜
原代表:中國 現代表:香港
球手:姜華珺
原代表:中國 現代表:香港
球手:李靜
原代表:中國 現代表:香港
球手:高禮澤
原代表:中國 現代表:香港
球手:李佳薇
原代表:中國 現代表:新加坡
球手:黃文冠
原代表:中國 現代表: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