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大革命 - 陶傑

人才大革命 - 陶傑

廣播處處長降格招聘,消除歧視,連中學畢業也可以當處長,是香港機會平等史上的一個好消息。
沒有讀過大學也可以當高官,打破了前「港英」以大學精英來壟斷權力的殖民地陰謀。毛主席說:書讀得越多越反動,在香港,讀大學成績越好越親英。反而許多考不上大學的,屬於前港英殖民地教育統治政策的受害人,越向着祖國,與香港的低下層維園阿伯心連心。
廣播處處長不必有高等學歷,只有「十五年傳媒管理經驗」即可,打破這個缺口,這就好辦了,政府橫向的各大處長,都可以反歧視,一起吸納民間的精英上位。
譬如運輸署署長。在大學讀的即使是人類一千年的交通史,紙上談兵,有個屁用?只要在旺角砵蘭街和新填地街,能把凌晨交更的小巴,指揮排成一列,有十五年的江湖小巴泊車經驗,從來沒有釀成過堂口仇殺,由三名社團大佬聯名推薦者,為什甚麼不可當運輸署署長?
至於漁護署署長,更要講實戰經驗,在新界養豬,養了十五年,豬養得肥肥白白,從未得口蹄症,即可出任漁護署署長。懂得用獵鎗,十五年來,東自打鼓嶺、西至流浮山,曾獵殺野豬二十頭、保護新界菜田農地有經驗者更佳。
至於漁護署副署長,可以由資深雞農之中應聘,養雞超過十五年,在巡視雞場時,看見雞隻半閉眼睛,雞腳顫抖,經驗豐富,他馬上能判斷這是禽流感末期,即時殺雞協調、危機管理了。
漁護署署長,要招聘大學畢業?讀哪一系?非要牛津大學調理農務畢業、博士專修蘭花系,才有資格嗎?笑話。
至於警務處處長,由於要兼管黃賭毒,宜多留意判十五年以上赤柱監獄的黃賭毒重犯,從幾個改邪歸正的釋囚之中物色人才。放出來,補三個月《基本法》,教他認齊了字,當警務處處長,也不是不可以嘛。
中國七十年代,發生過一場「教育革命」,文盲的農民也可以上大學,只要有種田經驗即可。當年有一齣中國電影,叫做《決裂》,一個黨委書記,舉起一個農民的手臂,大呼:「憑他手上的老繭,就可以上大學!」問問今天香港五十歲以上港大畢業「火紅年代」的賓架佬和CEO,他們都知道。
處長級的疑似人選,敢拍桌子,反抗歧視,一腔熱血,這種稜角人物,敢sayno,在中國和香港不多見了,就像混濁的維港,出現一尾白海豚,牠矯健地游着,令人含淚而歡呼:這就是生命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