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個故事:美保守主義龍頭巴克利逝世

一個人一個故事:美保守主義龍頭巴克利逝世

二戰結束時,共和黨未嘗入主白宮15年,沒有人想過保守主義還可以捲土重來,再成為美國主流政治運動,但保守主義最後再席捲政壇,這全拜博學多才的作家兼時事評論員巴克利(WilliamF.BuckleyJr.)所賜。這位美國保守主義龍頭人物前天(周三)溘然逝世,終年82歲。

送7共和黨人入白宮

巴克利前天在康湼狄格州斯坦福(Stamford)的寓所逝世,死因未有透露,但他去年患有肺氣腫。他逝世消息傳出後,總統喬治布殊也發唁電,形容他是個偉大政治思想家、作家和領袖,「影響了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前總統列根(RonaldReagan)的政見也深受他影響。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麥凱恩(JohnMcCain)大讚他是個「走在時代前面的偉人、偉大領袖和保守派」。
巴克利1925年生於一個大富之家,家族在七個國家有油田,小時候得以在法國和英國的天主教學校接受教育,1950年在耶魯大學畢業後,曾在中央情報局工作,但只做了一年就辭職,因為嫌悶。
1955年他創立《國家評論》(NationalReview)雙周刊,宣佈要敢於與歷史洪流唱反調,憑着博學多才的才華和備受歡迎的筆觸,將反共、市場經濟和反墮胎的社會議題糅合一起,包裝成現代保守主義的理念,成功將保守主義從邊緣位置挽救回來,成為美國主流政治運動,還在過去十次大選,將七個共和黨人送入白宮。
巴克利1990年代淡出政論雜誌和電視清談節目《火線》(FiringLine),但仍在保守陣營有着重大影響,不少人說「沒有巴克利,就沒有保守運動」。儘管現時是共和黨主政,但他非常反對喬治布殊的伊拉克政策,狠批攻伊是錯誤,若在歐洲,喬治布殊早已鞠躬下台。保守主義宗師,原來都不滿不看書的喬治布殊。
美聯社/路透社

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右)也坦承受巴克利的思想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