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曾司長,你可以再大膽一點嗎? - 盧峯

蘋論:曾司長,你可以再大膽一點嗎? - 盧峯

沒有哲人大師的名句作標題、沒有十大基建之類的虛名、沒有提出甚麼個人的理財格言,甚至沒有定出甚麼財政政策規範如儲備水平。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第一份預算案就像一份普通的政策文件一般,按需要交代經濟狀況及前景,按商定的計劃提出減稅及其他派糖措施。可以說,曾司長這份預算案是個人色彩最淡的一份預算案,跟他的前任包括回歸前的財政司有相當的分別。
曾司長選擇淡化個人色彩當然有很多個人及政治考慮,但更重要的恐怕還是政治體制、政治權力重心的轉變,令財政司司長越來越需要配合特首的施政,配合整個管治班子的政策優先次序。也就是說,財政司司長獨立運作的空間減少了,配合特首及整個政府的需要加強了;他再提甚麼大框架、大原則既無必要也容易弄巧反拙,還是老老實實的按實際情況、政策需要調撥資源好了。
事實上隨着香港政策發展,隨着管治班子全屬特首挑選的政治任命官員,政府的施政反映的是整個團隊的想法而不是個別官員的想法,財政司司長即使是班子中的重要成員也不可能獨斷獨行,自行為政府的資源安排分配訂定他的金科玉律。而且特首及特區政府要推動任何鴻圖大計,要討好市民提升民望都不能不花錢,都不能不動用資源。財政司司長若要「做好佢份工」,他首要的工作自然是考慮如何配合特首的施政報告,配合政府的整體施政計劃而不是自創甚麼理財哲學。
應該看到,特首曾蔭權先生在他競選連任時及在他的施政報告中早已預示了將會減稅、將會還富於民、將會與市民分享經濟好景的成果。在這樣的「總路線」下,財政司司長自然要配合政策,大灑金錢。
雖然曾司長沒有提出甚麼個人的理財哲學,沒有提出甚麼公共財政的新思維,但在具體還富於民的措施上則有點新意,則有一些大膽的建議。這裏所說的大膽建議跟曾司長昨天所說的大膽建議不同。曾俊華先生昨天說,否決增加生果金至一千元,只是一次過派三千元予長者是一個大膽的決定。然而,老年人口急劇增加這個事實是誰都不能否定的,任何增加長者福利或津貼的措施都將對政府財政有重大影響,曾司長以一次性的補貼爭取時間讓各方面研究更合理的措施是應有之義,是任何負責任官員該做的,這算不了甚麼大膽的做法。

真正有創意的建議其實是把部份盈餘注入低收入市民的強積金戶口,令他們滾存的金額加多,滾存的速度加快。正如不少理財專家所言,政府注入的六千元從表面上看數額不多,但由於強積金要退休後才能領取,政府注入的六千元可以有較長時間累積回報,最終可以令市民的強積金增值達二十萬元。這對增強低收入市民的退休保障肯定有幫助。
此外,把盈餘注入強積金戶口作長期投資又可以避免像即時派錢般刺激通脹,減少對已出現過熱的本地經濟的衝擊。
其實,曾司長及特區政府可以更大膽一點,索性讓全港所有上班族受惠,向所有打工仔的強積金戶口注入六千元。要知道經濟全球化後上班族的收入變得不穩定,中等收入人士的薪酬向下跌的機會大增,這將會削弱他們儲蓄防老的能力。若果政府在有能力時為所有上班族注入額外的資金,令他們的底子更厚,令他們的退休儲蓄增加,那他們便更有能力應付經濟橫逆,便更安心應付未來的挑戰。曾司長,你願意再大膽一點嗎?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