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市長彭博終於正式宣佈不會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參與今年的總統大選,但卻表示會支持其他有識見、理念相近的獨立候選人出馬角逐。
彭博選擇棄權並不讓人意外,因為在美國的兩黨制下,獨立候選人在大選中勝出的機會幾乎等於零。近幾十年來最厲害、最有勝望的獨立候選人是九二年出馬競選的富商佩羅特(RossPerot),他看準了共和黨的老布殊總統民望隨經濟低迷而不斷下滑,民主黨的克林頓又醜聞纏身而出擊,並提出一些大膽的改革包括減稅以討好選民。結果他的民望曾一度比老布殊及克林頓還要高。然而大型選舉除了有錢、有政綱、有民望外,更需要政黨的動員力及組織力。
當兩大黨的候選人穩住陣腳,開始針對佩羅特反擊後,他的支持度便拾級而下,到大選時佩羅特共贏得百分之十九的普選票,卻連一張選舉人票也贏不到,最終成為以最高票落選的獨立候選人。
獨立候選人難獲勝
雖然獨立候選人或第三黨候選人難以在總統大選中獲勝,但他們卻絕對有能力左右大局,決定誰能入主白宮;特別是當兩黨勢均力敵又或是兩位主要候選人各有缺點時,第三勢力候選人的作用更大。以佩羅特為例,他吸走的共和黨選票較多,假若他不參選,政客支持老布殊,那只得百分之四十三選票的克林頓便可能由勝轉敗。
二○○○年的大選更加微妙。喬治布殊及戈爾爭持激烈,在多個州得票率相差不到兩個百分點。而在關鍵的佛羅里達州,兩人的得票率相距更不足零點五個百分點。要是跟民主黨理念較接近的綠黨候選人納德(RalphNoder)放棄角逐,他所得的接近百分之三選票便極可能流向戈爾,令戈爾能在好幾個州包括關鍵的佛羅里達州獲勝,繼而入主白宮。
今屆兩大黨候選人各有缺點,選民在內外交困下又忽然求變,希望打破政治悶局。在這樣的情況下,獨立候選人將有較大空間爭取選票,甚至再出現另一個佩羅特也不奇,假若真的有另一個佩羅特,他即使不能取勝,也足以決定奧巴馬或麥凱恩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