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我在周末死去<br>行善的障礙 - 卓韻芝

不要讓我在周末死去
行善的障礙 - 卓韻芝

那邊情況怎麼樣?
老撾山區遇上的昆明太太問

序:饑饉之旅

中國人真的無處不在,我懷疑太空人到外星發掘生物時,也會找到中國人。宣明會與叱咤903每年也會舉行「饑饉三十」,以一程到貧窮國探訪的饑饉之旅打頭炮。今次與梁詠琪、鄭秀文,以及一眾宣明會工作人員和義士探訪老撾山區,先乘機到曼谷,轉機到老撾後,再轉機到境內另一城市LuangPrabang,然後再乘兩小時車到一處名為Paxeng的村落,竟然也會遇上中國人。

一.那邊情況怎樣?

一對昆明夫婦跑來這窮鄉僻壤,為的是做點小買賣。老撾北面與中國連接,在老撾發現中國人,不怎麼奇怪,妙就妙在連山區也發現中國人。六年前,他倆經陸路來到這處,到達時唯一通往此鄉的石屎橋才剛剛啓用第二天。當年這處全是爛路,就只得幾間屋子,人生路不熟,一句老撾文也不懂。現在他們操流利老撾語,口音也很純正,這些年來生了兩個孩子,小孩出生後就帶回昆明讓別人湊,立即又跑回老撾做生意,一年就只回鄉見一次;現在你更明白為何暴風雪也阻不了國人回鄉的心。我問他們還要留在這裏多久?他們說四年後租約滿就會回去,屋子就留下來給村民算了;一別十年,大志已決。我問他們賣甚麼,得來很典型的中國式答案:「甚麼都賣!」答得多爽快。這裏一直沒電話,但昆明太太指指遠處一個發射塔說:「今天開始有電話了,就今天3時開始!」不過呢,要有手電和買張電話卡才得打,可惜村內還未有人有電話卡,我笑說:「就等你們賣電話卡嘛!」整條村也沒有電力供應──有電話卻無電力,這令我等城市人大惑不解;實情是在山區拉電線,比起建個電話網絡發射塔,還要困難上多倍──要電,就得靠自己家的發電機,也不是家家戶戶夠錢買發電機呢。昆明兩公婆還有接收電視的天線,二人每晚排排坐看三小時電視,電用完了,電視熄了,就倒頭睡了。
他們知道我們此行目的後,指指遠處山頭問:「那邊情況怎麼樣?是不是很窮?」
噢,忘記了跟你們說,此行要探訪的老撾村落,不是昆明夫婦居住的地方──他倆所住的已算是非常先進的「市中心」,政府甚至建個牌匾寫着「模範地區」──我們要到訪的,是更落後的地方。昆明太太說,六年了,她從沒到過「那裏」;我們得從這裏,再朝山中駕駛一段時間,再行山路,方才會到達的所謂「那裏」。

(右起)卓韻芝、鄭秀文與梁詠琪,以及一眾宣明會工作人員和義士探訪老撾山區名為Paxeng的村落。

二.是不是很窮?

是不是很窮呢?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甚麼才叫窮呢?
親愛的香港人,一說起第三世界的貧窮與飢餓情況,你們腦中會浮現一個怎樣的畫面?
許多人會聯想到餓到連肋骨也現出來、生鼓脹、蒼蠅在臉上飛來飛去卻無力撥開、目光呆滯的小童,就是甚麼呢?冇得食囉,好慘囉。不是嘛?當年埃塞俄比亞大饑荒,給予我們那些充滿視覺震撼的畫面,那幅相片,早已影印在我們腦海中。如果你對於飢餓的印象停留在那幅相片中的話,我在老撾山區看見的畫面,可以算是「不算很窮、不是冇得食、不是很慘」。
老撾山區,小孩會跑會笑,個個有得食,有屋住,也有衣服穿。

山區小孩都長不高,腳上起了膿瘡又不懂求醫,住的屋子用草搭成,暗黑又發出霉臭,一年到晚都穿着同一套衣服。

三.不是冇得食?

時代不同了,我們對「貧窮」及「飢餓」,該有不同的解說。從前對貧窮、飢餓的聯想,就是埃塞俄比亞;對,世上還有不少這樣的貧民,然而並非嚴重到這個地步,但同樣營養不良的人民,有更多。如果人類進步到這個年代,貧窮飢餓的畫面卻依然相同,世界就很恐怖了,你我就更要懺悔了。
如果你的思想還停留在「飢餓就是冇得食」,是時候搞搞思想進步了。如果我告訴你:「那些小孩都吃得飽」你會如何反應?小孩子要吃得飽,有多難呢?就吃山邊摘來的野草,吃蝌蚪甲蟲,也可能會吃得飽。但「飽」與「營養足夠」兩者中間有嚴重分別。
跟宣明會的人員談起飢餓問題,知道如果小孩餓到肋骨也現出來,其實差不多已經救不了;飢餓的第一層次,是營養不良。營養不良也分很多階段,先是頭髮顏色變淺,膚色轉為暗啞,然後是肚子脹起來,要是到瘦骨嶙峋四肢無力的,已到達長期飢餓的最後階段,非常接近死亡了。人,營養不良的早期,就該救。我們探訪的山區小孩都長不高,腳上起了膿瘡又不懂求醫,住的屋子用草搭成,暗黑又發出霉臭,一年到晚都穿着同一套衣服,為了找吃的,也會放棄上學的機會,不上學沒知識,他們連山水要煲過才能喝也不懂,衍生更多疾病,更難脫貧──一個黑色循環,loop死;飢餓並不是一個單一問題,而是會衍生大量問題的源頭。
那個埃塞俄比亞畫面,影響了很多人,使一些人在往後看見任何不夠震撼的畫面後,心裏就覺得「其實佢哋都唔係好慘啫,都唔夠埃塞俄比亞慘」,因而動不了情,因而不去行善。時代不同了,我們對於「飢餓」的理解,也該進步了。理解飢餓問題的層次後,我們就不需要靠震撼的視覺畫面,才想去行善。

卓韻芝在老撾山區看見的畫面,可以說是「不算很窮、不是冇得食、不是很慘」。

最後.一山還有一山高

昆明太太問我那邊的情況怎麼樣時,我的感覺很奇怪;一山之隔,有人可以每晚看三小時電視,再一海之隔的我們,可以用電爐打邊爐,然後由得吃剩的食物繼續煮,轉身行出去煲煙。

《核突褲人》連載第二十九回:

上回講到:核突褲人卓韻芝發現最後一片老香港。

核突褲人卓韻芝與各俠女出動保衞地球不忘𠵱嘩鬼叫。(老撾一家七口:我們五天沒吃過肉,從來未吃過雞。)
撰文:卓韻芝
本欄逢周六刊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