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日前表示考慮容許各中學在受監管下,自決教學語言;當年帶領專責小組制訂新中文中學和英文中學分流政策的田北辰昨稱,這是政治手段解決教育問題,但為建構和諧社會,他讓步接受。他並批死有半數現有英中將淪為雙語教學中學,能夠提供全英語環境的真英中,將由目前80所降至約50所。
教育統籌委員會委員田北辰在05年底公佈花了兩年多時間制訂的新教學語言政策,維持中中和英中分流,並設「上落車」機制,英中如未能取錄85%或以上新生屬於適合以英語授課,便須轉為中中。田北辰昨與傳媒午膳時,多次重複這是最理想方案,比學校自決為好,當時評估英中數目大概會維持114所。
「係政治決定」
不過,中學界近月爭取由學校自決教學語言,孫明揚又表明開綠燈,田北辰雖說為此很感慨,但不反對中學根據學生英語能力分班以英語或母語授課,「對於要建構和諧社會,我點會阻住地球轉?」他認為孫明揚擬改變政策,「係政治決定,唔係教育問題。」
田北辰認為,由學校自決教學語言,全港每年40%適合以英語授課的升中生,現有中中因可用雙語教學,將可搶去部份這類學生,英中也會取錄部份不適合以英語授課的學生,勢被迫設立中文班,校內無法做到全英語環境,「𠵱家有80至90間可以做到全英語環境,但會跌得好犀利,只有50至60間做到。」
英文中學聯會主席陳璐茜認為,只會有兩、三所英中變成雙語中學,即使英中設中文班,這批學生升上高中時也會以英語授課,最終會得益。
另外,有70%(323所)小學表態希望在09/10學年推行小班教學,孫明揚昨在立法會表示,今年6月前會公佈落實小班教學小學名單,教育局將另聘700名教師,以應付教師接受小班教學培訓期間代課之用,為期兩年。
田北辰對中學校本自決教學語言的八大憂慮
1.現有中中將搶去原會入讀英中的學生
2.英中因取錄較多不適合以英語授課學生,需開中文班
3.能夠提供全英語環境的英中將減半至約50所
4.雙語中學偏向母語教學為主
5.各校教學語言安排易「走樣」,或重現中英夾雜
6.中中教師需操練英語以教英文班
7.雙語中學每年中一各班教學語言均不同
8.主要取錄Band3學生的中學更難搶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