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構思至籌劃長達24年的港珠澳大橋快將進行公開招標,由私人財團負責興建,專營權為50年;大橋估計在2015年完工,通車後由香港往澳門及珠海只需15至20分鐘,但由於大橋建造費接近400億港元,粵、港、澳三地政府將要對工程作出補貼,其中港府需承擔一半的補貼費用,估計可能高達100億元。 記者:麥志榮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昨到廣州出席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的會議後宣佈,粵、港、澳已就大橋的建造及融資方式達成共識,三方同意各自負責自己境內一段大橋的建造及營運事宜,其中香港一段長約12.6公里、內地段長約13.9公里。
專營權為期50年
大橋將以公開招標方式,交由私人財團負責興建及營運,專營權年期為50年,建造資金不足的差額由三地政府補貼。鄭汝樺表示,三地政府已同意根據大橋為三地帶來的經濟效益,例如節省運輸成本及時間等,分攤補貼的比例,香港將負責50.2%,內地和澳門分別承擔35.1%及14.7%。港府需付出的實際補貼金額視乎招標結果,她希望「越少越好」。
大橋的建造費估計達300至400億元。曾參與港珠澳大橋顧問研究的工程師劉正光認為,三地政府可能需補貼大橋六成建造費,若港府要承擔一半,金額可能達100億元。
港珠澳大橋主體長約29.6公里,連接香港的大嶼山囗石灣至澳門明珠及珠海拱北。大橋採用「橋隧合一」方式興建,跨海大橋在拱北對出人工島起會變為海底隧道,到大嶼山對出另一人工島再變回跨海大橋,確保船隻航道不會受阻。大橋來回6線行車,行車速度限制每小時100公里,由香港駕車往澳門及珠海,只需15至20分鐘。
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表示,大橋落成後,香港、澳門及珠三角將形成一個大旅遊區,對外地的旅客吸引力必會大增,估計來港旅客及帶來的旅遊收益將可以倍增。
合和信德表態參建
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主席趙資強表示,現時運貨到番禺及中山車程需3至4小時,日後改經港珠澳大橋,只需1小時,有助減低營運成本及增加競爭力。
合和及信德集團昨日都表態有意參與大橋計劃,其中信德集團主席、賭王何鴻燊出席一個酒會時表示,希望中央盡快拍板落實興建港珠澳大橋,因為「越等越貴,越等越耐完成。」他透露,有興趣為該項目作融資,昨早曾與廣東省常務副省長湯炳權會面。
港珠澳大橋資料
路線:連接香港大嶼山囗石灣至澳門明珠及珠海拱北
全長:大橋主體29.6公里,未計三地連接線
建造方式:橋與海底隧道
行車線:來回共6線
車速限制:時速100公里
估計建造費:330億至440億港元
三地承擔補貼比例:扣除私人投資後,香港補貼50.2%,珠海35.1%,澳門14.7%
估計完工日期:2015年
鍥而不捨
胡應湘20年心願實現
港珠澳大橋工程將進入公開招標階段,合和實業昨率先表態有興趣競投。連接香港與珠海及澳門的跨海大橋構思,其實最先也是由合和主席胡應湘提出,他經過20多年不斷的倡議及游說,終於令大橋計劃得以落實。
早在1983年倡議
合和實業聯席董事總經理胡文新昨表示,對港珠澳大橋融資方案達成共識感到鼓舞,會詳細研究細節,再決定獨資或以合資方式競投,由於集團資金足以應付,需要額外融資的機會不大。他又指出,這個項目令香港、澳門及廣東三地都有得益,可創造三贏局面。
胡應湘早在1983年已向珠海政府建議,興建一條連接珠海至香港的伶仃洋大橋,當時未能成事,但胡應湘並未放棄大橋夢想,更曾私人出資研究。到2002年,胡應湘再提出興建港珠澳大橋的計劃,得到前特首董建華的表態支持,大橋才得以提上中央政府的議程,而粵、港、澳三地政府也正式合作展開籌劃。到近日,胡應湘更提出,將來大橋通車後,應開放限制,讓香港的所有汽車都可以直接經大橋駛到澳門外島的大型停車場及珠海。
本報記者
港珠澳大橋籌劃經過
1983年
合和集團主席胡應湘率先向珠海政府建議,興建連接香港的伶仃洋大橋
2002年
胡應湘重提興建大橋的計劃,獲前特首董建華表態支持
2003年8月
粵、港、澳三地政府成立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正式展開工程等籌劃
2004年2月
協調小組委聘顧問為港珠澳大橋進行工程可行性研究
2005年4月
內地、香港及澳門的專家召開論證會,確定大橋在三地的着陸點
2006年8月
三地政府同意大橋採用三地三檢
2007年2月28日
三地政府就大橋工程的興建方式及融資安排達成共識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