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哲學<br>借鏡奧巴馬談改變和希望

理財哲學
借鏡奧巴馬談改變和希望

特首曾蔭權的愛將曾俊華首份預算案未有大談宏遠目標,沒有提出類似超級曼克頓的鴻圖大計,又或走新加坡模式,為香港定出經濟發展路向,取而代之是他的三大理財信念:社會承擔、可持續性和務實取態。有政界人士認為曾的理財哲學簡單,有利提升政府利益和效率。
曾俊華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演詞,未有如前財爺梁錦松般提出大搞超級曼克頓一類長遠大計,也不見倡設各類基金、直接扶助政府有意發展的經濟產業,只提出堅持三大理財信念,「有社會承擔、可持續性和務實的態度。」令每位市民可以在不同的領域,發揮所長。

大計欠奉 手法保守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相對過往三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預算案明顯較具針對性,少了過往口號式的要求,這是傳統港英公務員處理財政預算案手法,可是面對今天高度政治化的社會,曾俊華也吸納了「政治化妝術」,借用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奧巴馬(BarackObama)的競選口號「改變」和「希望」,爭取一般市民的認同與支持。曾俊華在演詞總結部份呼籲市民「勇於面對、敢於希望」:「要勇於面對的,是眼前的現實和挑戰;要敢於希望的,是未來的理想和成就。」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認為,曾俊華昨日的表現繼承了特首曾蔭權出任財政司司長時的作風,不敢向市民作出長遠承諾,只肯作出一次過的派糖措施,「佢同曾蔭權一樣,理財手法都係比較保守同小心。」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