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踩蹻」吧 - 李碧華

不過是「踩蹻」吧 - 李碧華

AntonioBerardi最新推出的一款高跟鞋,無踭,全身重量只靠前腳掌加厚硬鞋底承受。五吋半的高度,叫你每走一步都得「踮着腳」。
設計師說:「這樣看起來很優雅。」
靈感來自拉丁美洲音樂及一九八○年代的後現代主義……云云。你們看得懂是甚麼嗎?與「後現代主義」何干?活脫脫就是中國京劇中的「踩蹻」。有超過二百年的歷史了。
這特技表演中的「蹻」,又作「蹺」。木製仿小腳形的板,分「硬蹻」和「軟蹻」兩種,硬蹻用於武旦、刀馬旦;軟蹻用於花旦、潑辣旦。
此物為舞台上模仿封建時代纏足婦女行走姿態而設計。演員雙腳掌各緊綁「蹻板」一塊,外套繡花鞋,着大彩褲遮住真腳,而將「小腳」露出。踮腳演足全場。好累!
由於蹻功屬高難技術,踩蹻走碎步、跑圓場、打把子、打出手,跌撲或調情,都婀娜多姿。岌岌可危卻又平衡穩妥,少點功力也不行。訓練得非常艱苦、痛楚。
除了正宗京劇有踩蹻,有時在午夜的粵語陳片中,也可以見到余麗珍于素秋等表演「紮腳」功架,連馮寶寶也扮過「紮腳小紅娘」呢。
看到名牌洋蹻,每對售1800鎊(約27,600港元),訂貨後還得苦候五星期。無踭潮熱爆?真是有自唔在,攞苦嚟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