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放映員 夕陽紅 50載電影珍藏

40年放映員 夕陽紅 50載電影珍藏

不時有人問:港產片幾時死?欷歔處於彌留,卻猶幸夕陽電影業仍有人掙扎着一呼一吸。試想影院一端,銀幕正前方坐着來看電影的人,仰着頭,他們叫觀眾;這群頭岳岳的人後面坐着個來看人看電影的人,垂着頭,他叫放映員。銀幕上放的是同一部戲,然而這一仰一垂之間,因視點的不同,觀眾和放映員也有了自己不同的故事。兩個他的故事都是對電影近半世紀的忠貞,使夕陽下仍泛起火紅。

記者:劉嘉蕙
攝影:伍慶泉、王文忠

播戲人炭燒放映室

電影《星光伴我心》的故事,也是徐其發的故事。
他大半生都在電影院裏過,爸爸在油麻地戲院當放映員,學生時代每日放學活動是在「機房」陪爸爸放戲,畢業後順理成章在戲院工作,69年跟哥哥轉到大角嘴麗華戲院,一晃眼40年。「默片年代機房沒冷氣,燈箱靠燒炭精照明,冬天還算舒服,夏天則熱如烘多士,汗流到一半變成鹽!」今天的放映系統全自動化,放映員按一顆掣,菲林馬上在轉盤上流動,遇上那部電影反應好,一口氣幾院連環同步放映,幾千呎菲林在幕後由一院滾到二院到三四五院,放映室坐着寥寥兩、三人就可成事,然而以前放映工作可不輕鬆,「以前放一部電影要雙機並行,每10分鐘換一次菲林,所以不能睡着,唔係播播吓斷咗好大件事!」

仗照打戲照放

放映員的工作,就是確保一部電影完整地從頭放到尾,這跟一般市民在家操作DVD,想快則快要停就停,畢竟是完全不同的心態,「最記得1967年暴動,戲院在放《黑玫瑰對黑玫瑰》,開場到一半,門外有人放催淚彈,全院煙霧瀰漫、觀眾四散,街上佈滿玻璃碎,可是我們不敢隨便離開,結果隔幾小時,市面回復平靜,我們當冇事發生,把電影再放一次。」在戲院還只是戲院,商場還只是商場的年代,戲院裝潢是市民觀察文化差異的場所,「以前戲院分兩種,放西片的戲院,像碧麗宮,裝修仿歐美式,門口有大燈箱,黑底白字顯示數字及英文字;其他大眾化戲院就用手畫海報,戲院裏有專責畫師,天天蹲在那裏畫畫。」𠵱家戲院都有得分,2D3D4D嗰啲……

■菲林放上轉盤,電影正式開始。

電影看人生

87年,UA戲院引入自動控制放映系統,徐其發毛遂自薦學習新技術。在香港放映員沒有專業資格可讀,依靠行內人將經驗一代傳一代,他帶記者參觀放映室,介紹機器歷史、性能、操作方法,全部倒背如流,熟練過讀稿。他現時任職UA娛藝院線技術總監,小至放映室衞生、大至戲院圖則,他都有份管理,近年主題影院一間接一間開放,連續幾天幾晚不眠不休親自監場,他也甘之如飴,「我好鍾意電影,電影讓我看到好多人生,也反映很多時代變遷。」
他上班對電影十多小時,下班也勤跑戲院,朋友看戲,第一時間找他推介。老一輩觀眾愛挑剔年輕人在戲院裏聽電話,徐其發覺得各個年代都有其好與壞,「以前都有其他滋擾!最記得舊時戲院很多食物,有次到文華看戲,一個女仔坐隔籬,食完雞髀、食魷魚、跟住剝花生、最後食煙,好大味,好難受。」
今天的戲院豪華舒適,服務規範化,有些異樣趣味,可能在舊日子才可體驗到,「試過有一次睇戲睡着,起身一望,點解又係頭先個場口?原來是第二場戲,工作人員冇趕人走。」

■轉!戲要上演了。

看戲人電影藏迷資料館都靠佢

鄭發明甚麼都儲,儲港鐵車票、郵票、唱片,電影儲最多。
他鍾情國語片明星,最愛林黛,家中儲所有關於林黛的雜誌,書上每一格圖片他都記得,「佢係64年7月17日過身,遺體葬喺天主教墳場。」肥肥過世,各大傳媒瘋狂刊登肥肥專集,他說某某周刊把圖片登錯了,馬上揭一頁原裝的給我看,「呢張先係《一樹桃花千朵紅》!你哋要幫手澄清。呢度仲有寫佢當年選拔消息。」國語片年代的影業往事,沒有人比他清楚,那間公司跟那間公司不和、明星拍電影經過,一觸到相關字眼,可滔滔述說幾千字,「嗱,呢個係邵氏父子logo,呢個係邵氏兄弟logo。」他自創收藏記錄法,列出各大電影雜誌如《南國電影》、《國際電影》、《長城畫報》等出過幾多期,漏了的、缺頁的都打上記號,很有系統,電影資料館常常向他借珍藏展出。

身在二千心在五十

他1956年出生,任政府文職,心思一直繫在他出生的年代,「小時候跟家人上戲院,國粵語片女星每個都好迷人,演技出色,古今皆宜。最鍾意林黛、夏夢、葛蘭、方盈,林黛過身時我太小,沒有大人帶我去喪禮,長大後自己都會去墓前獻花。」他喜歡做低調影迷,跟同好談戲,不像年輕人愛追星。家中藏着好幾棟電影錄影帶,出了DVD,他都買回家再看幾遍,新近電影喜愛那些?「《亂世佳人》,我好欣賞慧雲李。」問了幾次,一部五年內的電影他都數不來。
他自言沒有其他特別嗜好,中學開始習慣逛鴨寮街、摩羅街尋寶,去到新加坡、台灣也到舊市集裏鑽,幾十元一本戲橋、電影小說捧回家,家人投訴「有味」,他照儲可也,「我自己賺錢,有畀家用,他們無話可說。」收藏一直升值,他堅決不會賣,「有人問過我,我連價錢都冇聽就拒絕,不過只要有重複,我不介意交換分享。」
他未婚,坦言所有感情寄託到電影上,「女孩子深交的沒有幾個,最多她陪我看電影,我陪番佢,出一兩次街就完了。」看似不遺憾。

■肥肥處女作《一樹桃花千朵紅》報道。

■劇本《無語問蒼天》,懷疑原物主為導演張徹。

■最愛林黛,電影小說,戲橋非常齊全。

■電影小說,刊登電影資料、劇情及主題曲歌詞,60年代售約2毫至6毫一本。

■60年代電影雜誌內容豐富,更有劇情漫畫,一本約8毫。

香港電影月

由港台製作的《香港電影月》今晚起播放,一連7星期介紹電影人電影事。頭炮主題「電影與戲院」,請來導演黃修平及作家陳寧談《色,戒》;最期待「文雋會客室」今晚專訪陳慧琳,下星期則有陳可辛。曾經戲院是光影殿堂,大銀幕及闊座位沉澱了電影最華麗的回憶,也是凝聚城市人口的重要地標。今天老戲院一間接一間拆卸,觀影活動移至商場連鎖影院放映室或家中,這當中有那些事不見了、變了?

日期:2月27日至4月9日(逢星期三)
時間:7:00pm(首集10:30pm)
頻道:亞視本港台,另港台網上廣播站作視像直播及重溫 http://tv.rthk.org.hk